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終于聯手,這打開了電信運營商大舉介入移動支付產業的大門,也讓立足于線下POS機收單的監管環節顯得更加滯后
不久的將來,當我們在超市買東西、報攤買報紙、菜市場買菜時,可能不需要攜帶現金或銀行卡,僅憑刷手機就能完成付款。這種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近場移動支付時代,因中國銀聯和中國移動(00941.HK)兩大行業巨頭的聯手而即將來臨。
2013年2月25日,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和中國移動副總裁沙躍家于2013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共同宣布,即將在全國14個省(區、市)試點推出“手機錢包”客戶端程序,為手機進行快捷“閃付”提供服務。
在業界人士看來,這標志著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已實現TSM(Trust Service Management,可信服務管理)系統互通,接下來幾個月會試點空中發卡,隨后進行試商用和正式商用。
不同于通過第三方中介進行轉接的移動遠程支付,移動近場支付可以實現用戶和商戶間的直接付款,同時,由于省去了輸密碼的過程,其在商場、超市、便利店、報攤等小額支付領域獨具便利性,這無疑是完善整個移動支付業務鏈條的重要環節。
巨頭的“聯姻”平息了延續多年的產業主導權之爭,開啟了移動近場支付領域運營商系和金融系合作的大幕,初步奠定了產業發展的格局。
各個參與方的角色亦逐漸清晰:銀聯通過TSM業務來提供金融應用的管理和下載服務;運營商在SIM卡上辟出專門的金融應用存儲空間;銀行則通過移動支付實現空中發卡。
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曾將移動支付比喻成“山中的大象”。如今,他對記者說,這頭原本輪廓模糊的大象正走出深山。
對于當前主要依靠第三方機構轉接信息來進行遠程支付的移動支付業來說,近場支付技術無疑打破了這一局限,使手機變成商戶與用戶間直接的支付工具,拓展了移動支付的運用空間和便利性。由此所帶來的移動支付業務功能的進一步完善,無疑將增強其對傳統線下支付業務的替代性。
但產業未來的發展并非一片坦途。各方以何種方式合作?利潤如何分配?怎樣培育用戶刷手機的需求?主流的商業模式是什么?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如何協調發展?監管挑戰何在?這些問題尚無答案,亟待解決。
當被問及移動近場支付的未來時,資深移動支付產業專家陳建偉表示,“近場支付是一項很美好的事業,涉及到的產業鏈比較復雜,業界一直把它做成真正可用、可普及的服務。”但他亦坦言,“目前進入了一個震蕩期,壯大還是夭折,難以看清。”
用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的話來說,移動支付的市場高點到底能壘多高,取決于各方的認識和行動。
巨頭聯手
合作不易。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在2012年6月21日雙方合作協議簽字儀式上,曾將移動和銀聯的合作比喻成“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回憶起第一次和中國銀聯董事長蘇寧見面時“雙方都有點感覺”,但即便如此,移動和銀聯的聯姻也經過了一年半的談判。
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最重要的合作內容涉及TSM平臺上的勢力劃分。在合作協議中,移動承諾將金融應用的管理交與銀聯。
TSM平臺能使金融服務提供商(如銀行)遠程發布、管理移動應用,在電信運營商、手機制造商等主體間,建立起商業合同和技術連接:電信運營商用SIM卡來服務用戶,銀行用銀行卡來服務用戶,電信運營商把SIM卡的部分空間開放給銀行,用戶就可以通過TSM平臺將銀行卡下載到SIM卡上。
具體到“手機錢包”這個項目,凡是持有NFC手機的用戶通過客戶端訪問中國移動時,就會被引導至銀聯的TSM平臺,繼而在銀聯的TSM上進行空中金融應用下載,完成諸如將商業銀行的金融IC卡下載到手機SIM卡上的操作,即所謂的“空中發卡”。然后就可以使用手機,在貼有銀聯標識的非接POS(消費終端)上完成刷卡消費,實際就是把刷卡變成了“刷手機”。
對于當前的移動支付來說,TSM平臺的運用突破了僅能依靠第三方機構轉接信息進行遠程支付的局限,而使手機變成商戶與用戶間直接的支付工具,增強移動支付的便利性。這無疑是完善移動支付整個業務鏈條的重要環節。
正是看重TSM的重要作用,銀聯希望構建專門針對金融應用TSM的平臺。目前,其已完成了與移動的系統對接工作。同時也正在就TSM事宜與其他兩家運營商進行談判。
銀聯希望通過TSM平臺將所有的銀行統籌起來,這樣就可以將線下支付領域的優勢延續到移動支付上,但這個愿望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2012年10月,央行科技司曾將“中農工建交招商”六大銀行和三大運營商召集開會。央行科技司副司長李曉楓在會上勸說運營商不要做金融方面的移動應用,而由央行統籌設立TSM(實際是由銀聯主導)。會上,電信運營商表示同意,而銀行卻不同意。
工行、建行這樣有龐大客戶群和網點的銀行,不需要通過銀聯的TSM平臺來完成空中發卡;向來以零售業務創新示人的招商銀行,也不愿受制于人;中國移動入股的浦發銀行,基于股權關系,更傾向和中國移動直連。不走銀聯TSM的好處在于,既可以保證個性化,還能留有管控力。
2012年12月,招商銀行在與中國聯通(600050.SH,00762.HK)合作時,就選擇了直連。一位聯通沃支付公司的中層人士透露,有這樣想法的銀行不止招行一家。
即便不能統籌所有大行,銀聯的TSM仍有用武之地,更多的銀行出于效益考慮還會把銀聯作為首選。例如,中信銀行已確定不開發自身的TSM平臺,專門使用銀聯的服務。這就可能出現大銀行與運營商直連,而中小銀行通過銀聯TSM平臺間接連接的局面。
主導權之爭
移動支付是以銀行和非金融機構(主要是第三方支付)的支付賬戶作為賬戶基礎,以手機中的安全模塊作為賬戶、身份認證等信息的存儲載體,以線上移動通信網絡和線下POS、ATM等支付受理渠道,來實現不同賬戶之間的資金轉移和支付。
移動支付包括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兩種方式。如果支付場景如本文開頭所描述那樣,是在POS機旁刷手機的話,用戶和商戶直接溝通,并未通過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轉接,這種方式稱為近場支付。而如果用戶是在手機或者電腦終端的屏幕上,通過操作客戶端軟件并借助第三方中介機構,來完成和商戶的支付行為的話,就是遠程支付。
由于對硬件設備要求不如近場支付高,投入資金較少,目前,移動支付的模式以遠程支付為主,近場支付由于各方對產業主導權的爭奪而一度停滯不前。
推薦閱讀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周金黃13日說,目前我國網絡支付總體安全,但潛在問題不容忽視。 在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主辦的首屆全國“網絡支付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上,周金黃介紹說,目前我國網絡支付規模達2.21億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移動支付新競局:巨頭的“聯姻”
地址:http://www.geekbao.cn/a/zifu/20130313/26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