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互聯網公司之間,為了獲取技術型人材等而收購新興企業的行為越來越多。為獲取精通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技術型人才而連同購買他們的創業公司,以此希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瞄準人才的收購主要在美國西海岸的硅谷,把收購(acquisition)和聘用(hire)這兩個英文單詞組合起來,通常稱之為achire(為聘用而收購)。它們把一些創業人數在幾個到幾十個之間的初創企業作為收購目標。而這些企業大多數是由一些曾在Google和Apple等大型互聯網公司有過任職經驗的前員工創建的。
最近讓Achire這種收購行為頻發的是IT業界的老字號Yahoo公司。自從去年7月前Google"女干部"Marissa Ann Mayer擔任Yahoo 公司的最高經營者開始,就開始了她的收購戰略,并在不斷的加速開展中。根據美國調查公司Dealogic的調查顯示,自從Marissa Ann Mayer就任后,一年內相繼收購了20余家創業公司。Marissa Ann Mayer在就職之初,主要開展的工作是收購和她一樣曾同在Google任職過的員工中一些優秀的技術人才創建的公司,并納入到Yahoo公司來。
同時競爭者也一樣通過企業合并和收購(M&A)這種方式獲取優秀人才。Google公司可以說是最多的,僅2011年就有79個公司,2012年收購了53家公司,基本上可以說是以一周收購一家公司的速度來獲取人才和技術。Apple也積極的獲取自己公司需求的人才,比如為開發iWatch,蘋果一直在招募更多的技術型人才。
被收購的企業大多數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型公司。當然也包括一些已經開始提供大范圍服務的公司。但是有很多案例是通過收購企業只獲取人才,在企業被收購后就停止原公司開展的業務。
這種收購行為被不斷的推廣開來的原因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正在急速的普及開來,獲取擁有最先進的技術型人人才的競爭在美國IT業界也越來越激烈了。信息技術和產品迭代的速度驚人,通過自己培養人才的方式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因此完整地收購人才資源眾多的企業這種方式更為簡便、快速。但是收購的金額公開的并不多,預計大多數收購金額在3000萬美元左右。這個金額對于那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來講是值得的。
對于瞄準人材的M&A,挽留人材的成本也是相當高的。平均每個人花到幾百萬美元的案例也是有的。美國時代周刊指出這樣的泡沫也在不斷的顯現出來。
(via asahi 譯/快鯉魚)
推薦閱讀
在接下來的20年中,廣告行業將會迎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變化程度甚至有可能超過過去100年中廣告的變化。看看本周四谷歌為谷歌眼鏡廣告系統申請的專利你就能明白了。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國科技巨頭獲取人才的方式:并購(谷歌一周收購一家初創企業!)
地址:http://www.geekbao.cn/a/guandian/yejie/20130817/283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