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妮娜
用專家視角超前策劃或發現選題
行業報編輯部要有新聞敏感性,要比其他媒體超前地從日常報道中發掘與國計民生、行業未來發展密切相關的題材作為特刊的選題,提前推出特刊,打好時間差,占據同類選題的時效性優勢。此外,行業報還要善于用自己的專家視角進行策劃,推出比其他媒體有角度有新意的特刊。
春運年年有,報道年年做,新意在哪里?多年報道春運讓《人民鐵道》報這個春運報道的“專家”將關注點集中在時間點特殊的除夕夜,以此為創意點策劃組織了“列車春晚”活動:除夕夜,請列車上的旅客和列車工作人員一起聯歡。
“活動+特刊”“溫暖+互動”的策劃,報道中加上對春運這個重大社會問題歷史回顧、個體跟蹤、延伸思考,讓“列車春晚”一推出就收獲到了社會各層面的積極回應。自推出以來,“列車春晚”活動和特刊年年被國內外100多家媒體跟蹤報道,社會反響強烈。
讓行業內人脈發力提升權威性
行業報記者很重要的優勢是人脈,會更早知道專業發展的動態信息,更容易得到專業資料,更清楚這個專業真正的權威人士是哪些。如果從專家們的理論觀點甚至性格特點等入手請他們來發言,報道則不但有深度有權威,還會好看有味道。《人民鐵道》報的《70噸新型鐵路貨車特刊》是一例。
中國鐵路貨運量多年占中國貨運量(不含遠洋運輸)近1/5。70噸新型鐵路貨車通過改變軸重將中國鐵路貨車每輛的載重量從60噸提高到70噸,最簡單的算法,就是每天中國鐵路的貨運將直接增加140萬噸。在鐵路貨運供需緊張的大背景下,這是一項對國家經濟命脈和市場物價有重要影響的事件。《人民鐵道》報決定以此為選題制作特刊。
報社長期關注此領域的記者與鐵路貨車的行業管理部門、主設計師和制造廠商擁有很好的人脈關系。編輯部將特刊的主題定為《新型鐵路貨車話語錄》,以對開8個版面推出。在特刊中,鐵路貨車設計制造領域不同專業的多位重量級專家們從不同角度發言,回顧和回答了新型鐵路貨車的研制過程、設計理念和民生意義等方面的熱和關鍵問題。特刊見報后在業內外產生良好反響,被認為是同類題材制作中的成功案例。
從經驗和距離層面組織采訪團隊
行業報紙多數在外地設有記者站,且一般設立于企業內部,駐站記者與所在地企業和部門保持著近距離關系,一般年紀偏大。近年來,許多行業報吸收了新人,新記者行業知識和采訪渠道欠豐富,但思維和文風更新潮。組織團隊要盡量發揮人員各自優勢,讓特刊稿件快速高質量地采寫出來。
近年來,紅色旅游的興起與鐵路積極向革命圣地加開列車有一定關聯。《人民鐵道》報在制作《列車開向圣地——中國鐵路支持紅色旅游數字報告》特刊時,編輯部向井岡山和延安等地派出年輕記者,與駐站記者組合成不同的采訪小組。熟悉本地情況的駐站記者先期收集相關數據,聯系采訪單位和人員,總部的年輕記者到達后就采寫意圖與駐站記者面對面溝通,細化方案。采訪完成,文章提綱共同商定,由年輕記者主筆,駐站記者審定后交稿。《紅色動力源:市場和旅客需求》《一個旅行社的“紅色感覺”》《幾回回火車帶你回延安》等稿件上版推出后讀者反應好,提升了特刊質量。
用多年積累資料豐富版面內容
在版面內容組織中,要充分利用資源,包括歷史資料、目前現狀、積累的圖片等方面資訊,拉深特刊縱深感,增加特刊豐富性。
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在100周年時,人民鐵道報社與相關部門一起策劃了《徒步百年京張》。記者在徒步中采訪鐵路沿線不同崗位上的鐵路職工以及多個鐵路家庭,在追憶和尋找中,倡導奮發圖強的民族精神與今日中國鐵路發展的結合。在版面組織時,編輯部調出多年積累的京張鐵路資料,為版面增加歷史滄勁感和懷舊韻味,也讓報道顯示出了作為行業報應有的專業深度。(作者是《人民鐵道》報策劃部主任)
推薦閱讀
14年了,很多經歷漸漸淡忘,印象最深的、讓我一回想起來就心潮澎湃的,還是那些走基層的經歷。一轉眼,到北京總社也已經兩年多了,說實話,現在出去采訪的機會沒有以前多了,做很多稿件編輯和新聞策劃的工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行業類報紙如何依托自身優勢制作特刊
地址:http://www.geekbao.cn/a/22/20111028/13473.html
樂購科技部分新聞及文章轉載自互聯網,供讀者交流和學習,若有涉及作者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以便更正、刪除或按規定辦理。感謝所有提供資訊的網站,歡迎各類媒體與樂購科技進行文章共享合作。

網友評論(點擊查看更多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