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消息,今日凌晨微信公眾平臺向外發出200個小程序內測邀請函,盡管叫小程序,但其實這就是今年年初騰訊曾對外提及的微信“應用號”。
微信應用號開始內測 手機APP卸載量可能會上升
早在2016年1月份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之父張小龍就透露微信即將推出應用號。張小龍曾說,讓創造發揮價值,好產品應該是用完即走,微信應該是給用戶提供便利,而非浪費時間。希望用戶在微信里看到的都是自己愿意看到的東西,也希望用戶能夠留出來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
年初的公開課上就透露過對微信應用號的想法,微信團隊想為用戶提供一個類似APP模式的賬號,它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用戶不用擔心手機里是否安裝了太多的APP。因為一個應用號就可以囊括所有的內容。
微信官方對這款小應用的功能描述是,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
目前,小程序仍然處于內測階段,且內測采用的是邀請制,其內容客戶端暫時對用戶不可見。之后小程序會全面開放申請,所有小程序將在統一時間向用戶開放。全面開放申請后,主體類型為個人、企業、政府、媒體或其他組織的開發者,均可申請注冊小程序。
“小道消息”創始人馮大輝將微信應用號理解為一個微信版本的 App Store。他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應用號正式開放之后,會有大批服務號都想利用公眾平臺新開放的能力做點嘗試。
但微信官方給出的回答是,并非想要做應用分發市場,而是給一些優質服務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據介紹,小程序可以和現有的APP打通,借助微信聯合登錄,和開發者已有的APP后臺用戶數據打通,但不會支持小程序和APP直接跳轉。
目前微信官方還是以“小程序”之名內測這款產品,但其實它與微信“應用號”功能無異。從微信官方公布的“小程序”功能來看,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
視圖容器:視圖(View)、滾動視圖、Swiper
基礎內容:圖標、文本、進度條
表單組件:按鈕、表單等等
操作反饋
導航
媒體組件:音頻、圖片、視頻
地圖位置服務
畫布
文件操作能力
網絡:上傳下載能力、WebSocket
數據:數據緩存能力
位置:獲取位置、查看位置
設備:網絡狀態、系統信息、重力感應、羅盤
界面:設置導航條、導航、動畫、繪圖等等
開放接口:登錄,包括簽名加密,用戶信息、微信支付、模板消息
可以想見,微信應用號真正開始公測推廣后,手機里出現幾十款APP的現象可能會成為過去。如果有一個可以不用下載就使用的產品,為什么要還要去另外下載一個APP呢?兩相比較其實很好抉擇。
推薦閱讀
摘要:臺光五金制品(東莞)有限公司與IBM攜手,借助IBM Verse打造了全新流暢、高效的溝通平臺,實現了跨地域、多語言、穩定急速的業務協作,降低了其企業內外部的運維及溝通>>>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5/30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