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家試過,輾轉托人找到券商,咨詢是否可以上創業板,對方聽了自己的情況后,就不感興趣。
相反,有些大一點的企業,企業家并不想上市,卻有多家券商派保薦人去忽悠他,“上市有這樣好那樣好”,“你一上市,起碼是四五十倍市盈率”……
后者往往是券商投行部人士眼中的“優質項目”,這樣的企業容易過會,其利潤相對高,所以最終上市后的市值也高,券商能拿到較高的保薦和承銷費。
如果你是前者,或者你投資的企業是前者,那么從現在開始,你應該密切關注,保薦代表人從“雙人單簽”改為“雙人雙簽”的傳言。
“雙人單簽”是指一個企業上市要有兩位保代一起簽字,一位保代只能同時簽字一家主板企業和一家創業板企業;“雙人雙簽”指一個企業上市由2位保代一起簽,但一個保代可同時簽字兩家主板企業和兩家創業板企業。換言之,那么目前券商的上市通道將擴容到2倍。也有一種說法,不是所有保薦人都可以雙簽,得符合某些條件才可以,即上市通道擴容的幅度不是那么大。
如果這一傳言變政策,券商的上市通道擴容,那么有更多企業不至于連券商都通不過,雖然最終能否通過發審委,還不知道。
“雙人雙簽”之說流傳極廣,有傳言說兩周后就將推出;保守的說法也是方案已經上報,只等監管層批準。
但是,有些投行人士認為,如果僅僅只是上市通道擴容,并不意味著上市機會的大幅增加,因為“符合上市要求的企業也就那么多”。目前的形勢是,有部分券商的上市通道寧愿空著,也不跟不合適的公司談,免得做無用功。比如,多家大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曾在半公開場合和私下場合明確表示:“我們承銷的企業,最近一年盈利不低于3000萬”。
他們這么要求,其背后的原因是過往經驗告訴他們,“利潤超過3000萬的企業,在發審委看來,抗風險力更強、盈利可持續性更好,因而更容易過會。”
但還是有一些知名券商,并無這樣硬性的規定,他們還是看重企業的綜合條件,愿意接觸利潤低一些的企業。
也就是說,“雙人雙簽”改革有點像發行體制改革的“糧草先行”。推行后,有部分企業可以先行跟券商接觸,簽個財務顧問協議,做做規范,等待是否有機會擠入被發審委審核的“獨木橋”。
但更多企業想拿到糧草,還得監管部門放松審核要求。比如,如果最近一年利潤少于3000萬的企業過會容易了,那么自然有更多券商愿意接觸小企業。
當然,放開后,企業上市能融多少錢,就是市場說了算。在非牛市時期,股市的資金就這么多,上市企業越多,必然帶來募資難度的增大。
深創投京津及華北地區總經理劉綱對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最期望的是“發行結構的調整”,即大盤股節奏放慢,中小企業上市加速,理由是大盤股上市往往有“砸盤”效果,它們完全可以通過銀行貸款;而中小企業一面融資難,一面卻貢獻了更多份額的新增GDP和就業機會增長。
推薦閱讀
LP保本甩賣PE份額調查:“全民PE”后遺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雙人雙簽”改革:小企業上市機會增加?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319/4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