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市場投資需求的角度,探究了“十四五”我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發展前景,重點探討了節能服務、綜合供能服務、智慧能源服務的市場投資需求;從多方面分析了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提出了推動綜合能源服務產業良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建設性建議。
摘要:本文從市場投資需求的角度,探究了“十四五”我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發展前景,重點探討了節能服務、綜合供能服務、智慧能源服務的市場投資需求;從多方面分析了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提出了推動綜合能源服務產業良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投資需求
“十四五”時期,基于經濟、能源、環境等方面多因素的綜合研判,全社會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需求增大,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產業發展驅動力、市場和格局演進、投資吸引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將出現新的變化趨勢。加快發展綜合能源服務產業,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能源結構,提高能源經濟效率、技術效率、系統效率,盡早實現碳達峰及其與污染治理的協同,并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是推動經濟、能源、環境高質量協同發展的重要方向。建議政府部門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引導、推動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開放、規范發展。
一、綜合能源服務市場投資需求
綜合考量“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環境、相關政策約束與激勵、技術經濟性等多種因素,預期全社會綜合能源服務市場投資需求旺盛,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將邁上高臺階。
一是節能服務市場投資需求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作為較為成熟的綜合能源服務細分市場,“十三五”時期,節能服務產業實現了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2020年產值估計逼近6000億元,幾乎在2015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十四五”時期,基于GDP增速預期、國家可能的節能率目標設定進行測算,預計全國需要完成的五年期定比節能量將超過八億tce,全社會技術和管理節能投資需求估計超過一萬億元;其中,節能服務投資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投資需求將主要來自工業節能領域,建筑節能領域次之。
二是綜合供能服務市場投資需求將呈高增長態勢。“十三五”時期,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增加了約六億tce。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碳排放盡早達峰要求和節能的可能貢獻等因素,“十四五”時期,預期我國能源發展將處于數量擴張與提質增效并行的階段,新增一次能源消費需求規模可能大體與“十三五”時期持平;清潔高效、低碳或零碳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消費增量市場需求將處于新高位,終端能源用戶需求將更為綜合化,貼近終端能源用戶的綜合供能服務將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綜合考慮資源稟賦、各地區“十四五”能源發展初步規劃、各類分布式供能技術進步帶來的經濟性和商業價值提升,以及終端用能加速電氣化、清潔化、低碳和零碳化等因素,就近開發和消納的綜合供能服務市場投資需求,可能超過同時期節能服務市場投資需求;其中,風、光、生物質、天然氣等分布式、分散式能源開發利用的年均投資需求估計為 1000 億元左右。有清潔供熱服務市場需求的存量和增量建筑面積估計達數十億平方米,相應的投資需求規模估算為數千億元,中央財政提前下達的2021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補助資金超過73億元,覆蓋五省31個城市;熱源開發將更為多元,工業余熱開發利用、生物質能供熱、核能供熱的市場規模有可能擴大,汾渭平原等地區市場需求較大。冷、氫、壓縮空氣等供應服務也將占有各自不同的市場份額。到“十四五”末,預期綜合供能服務業對綜合能源服務產業規模擴張的貢獻率,將會明顯提升。
三是智慧能源服務市場投資需求。根據多種因素綜合研判,未來這一細分市場可能極具成長性。有關機構的測算結果顯示:2019年,包含能源數字經濟的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總體規模為35.8萬億元,占當年GDP的比重為36.2%,已然發展壯大為國民經濟的綠色增長極。“十四五”時期,能源數字經濟相關技術發展與融合應用將呈加速趨勢,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可能的能源數字新基建相關規劃、投融資等利好政策的強力支持,預期智慧能源服務市場將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快速擴張,為經濟持續復蘇和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具體來看,全社會能源生產、加工轉換、儲存、流通、消費等環節都有越來越大的智慧能源服務市場需求,年均投資需求有可能在千億元級的水平;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工廠、智慧樓宇、智慧能源基地等的建設,將共同貢獻智慧能源服務市場的重大需求。此外,在公共領域,各級政府能源治理的數字化、現代化建設將加速推進,也將為智慧能源服務市場帶來現實的增量投資需求。
此外,綜合能源系統建設和運維服務、能源交易和金融服務等細分市場均有增量發展空間。總的來看,“十四五”時期,綜合能源服務市場投資總需求有望達到數萬億元的水平,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然而,需要說明的是,本文關于“十四五”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及投資需求規模的分析,是基于多種假定條件的粗略估算。未來五年內,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客觀上存在若干不確定性,發展過程也將呈現出波動性。
二、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新趨勢
“十四五”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發展,有以下幾個新趨勢。
一是碳排放盡早達峰相關政策,將成為該產業發展最強勁的驅動力。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驅動型的。“十三五”時期,碳減排政策對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驅動作用,但其主要驅動力仍是能源消費“雙控”政策。在國家近期宣布“雙碳”愿景后,陸續出臺的“十四五”國家和地方經濟、能源、環境等一攬子政策預期將打上厚重的碳排放盡早達峰印記,設定的階段性政策目標將更具挑戰性、約束性。綜合能源服務與碳減排具有很強的正相關性,是低成本實現碳排放盡早達峰相關政策目標的重大路徑。“十四五”時期,碳排放盡早達峰相關政策將創造巨大的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需求,為綜合能源服務市場主體提供業務發展的樂觀預期,驅動該產業高速成長。
二是數字技術將為綜合能源服務產業,提供越來越堅實的發展基礎。綜合能源服務具有技術密集型的特征。“十四五”時期,海量的能源和非能源數據,將成為綜合能源服務產業越來越重要的生產要素。飛速發展的數字技術,有望在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加快推廣應用,喚醒以往沉睡的資源,比如更好地挖掘電力需求響應資源,拓展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帶來服務模式的創新,提升服務的商業價值。節能、綜合供能、能源系統、能源交易和金融服務,將增添越來越多的數字化成分。
三是綜合能源服務市場主體日益多元化,企業融合融通發展新格局將逐步形成。涉足綜合能源服務的市場主體中,一些實力雄厚的企業,依托自身的基礎條件和優勢,已然或正在謀劃通過資本紐帶、設立子/分公司等方式,組建大型綜合能源服務企業集團,構建分工協作的業務組織體系,以快速擴展業務地域、規模,提高業務運營效率。這類綜合能源服務企業集團,將作為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同時也為產業的開放、規范發展帶來需要探究的課題。此外,跨國能源公司看好我國經濟和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開始嘗試進入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特別是智慧能源服務細分市場;中小企業在細分業務領域積極探索新業態、新模式;各類市場主體為綜合能源服務市場注入新活力。
四是綜合能源服務的盈利性趨于走強。“十三五”中后期,受能源價格下行等因素的影響,節能服務等企業盈利性走弱。“十四五”時期,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將加快完善;相關技術進步將帶來服務成本的快速下降,如長時儲能服務的系統成本有可能降低三成;全國碳市場的建立,將為綜合能源服務帶來新的收入增值,等等。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綜合能源服務的盈利性將趨于走強。這既有利于提升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的投資吸引力,也利好綜合能源服務市場主體,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五是能源服務、環境服務融合發展。在“十四五”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大發展的宏大背景下,各類綜合能源服務的潛在客戶不僅具有日趨多樣化的能源服務需求,而且有污染治理、減碳等環境服務需求。順應客戶需求變化的新趨勢,綜合能源服務與環境服務將加快融合,具備能源環境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綜合能源服務公司,將具有較強的市場滲透力,更有可能在趨強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六是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布局加快演進。“十四五”時期,經濟、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加上需求側管理的牽引和協力,兩者將共同塑造經濟和能源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新格局。在此大背景下,地區、行業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需求將加速分化,能源消費雙控、碳達峰約束性目標較高的地區、行業,將有更多的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需求,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區域和行業布局,有望進一步分化。
三、若干建議
(一)政策引導綜合能源服務產業聚焦發展。
“十三五”時期,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可謂百花齊放、業務種類多樣,但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不甚明晰。建議國家和地方相關職能部門在“十四五”經濟、能源戰略、規劃等政策設計中,基于加快能源產業數字化和輕型化、支持實現能源消費雙控和碳排放盡早達峰等階段性政策目標的考量,參考以往節能服務產業政策設計的實踐經驗,更加明確地界定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內涵,特別是明確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引導綜合能源服務產業聚焦發展。
(二)規范國有企業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
建議各級國有資產管理職能部門,依照國有企業能源節約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督促國有企業履行能源節約與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指導其在做優做強主業的同時,規范開展節能服務、綜合能源供應服務、智慧能源服務等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完善、加強業務績效統計與考核。
(三)加快健全有利于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建議政府部門結合放管服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加快破除不利于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的電、氣、熱等領域的行業和區域壁壘。同時,深入推進有利于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的電力、油氣市場化機制改革,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用能權交易市場機制建設中,注重與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的有效銜接,提升市場機制建設的系統性、協同性。
(四)合理完善對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財經政策支持。
建議在對現有相關政策評估的基礎上,加快完善有利于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的價格、財稅、投融資政策,通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手段,支持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多元化加強綠色信貸、債券、基金等綠色金融工具對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支持力度,引導綜合能源服務市場主體的投資收益預期,吸引潛在的投資者進入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領域。
(五)完善綜合能源服務標準體系。
鑒于綜合能源服務內涵和外延在不斷拓展和創新,及國內綜合能源服務需求不斷擴大,需加快構建完善包括基礎標準、業務標準、支撐技術標準等的綜合能源服務標準體系,重點加強綜合能源系統、智慧能源等方面的標準建設,及相關績效、評價、信息安全等實用標準建設,以支撐綜合能源服務的規范化、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19[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
[2]清潔供熱產業委員會.中 國 清 潔 供 熱 產 業 發 展 報 告:2020[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20.
[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R].北京: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
[4]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0[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20.
[5]李凱,張英魁.我國節能市場發展現狀與趨勢[J].中國能源,2019,41(12):28-32.
[6]王永真.能源互聯網下綜合能源服務的新特征、新挑戰[J].能源,2020,(06):64-66.
[7]張運洲,代紅才,吳瀟雨,等.中國綜合能源服務發展趨勢與關鍵問題[EB/OL].中國電力:1-8,2021-01-25.
[8]周伏秋,鄧良辰,馮升波,等.綜合能源服務發展前景與趨勢[J].中國能源,2019,41(01):4-7.
[9]周伏秋,王娟,鄧良辰.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重點領域探究[J].中國能源,2020,42(01):11-14.
[10]朱君,孫強,馮蒙霜,等.工業園區綜合能源服務商業模式研究[J].電力需求側管理,2020,22(02):67-71.
本文刊于《中國能源》雜志2021年第2期
推薦閱讀
優化作業流程、建立數字資產,常州光圈如何用MR技術幫制造業降本增效?
從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開始,全球工業發展進入了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就國內而言,智能化就是制造業在工業4.0時代的基本轉型方向之一。 工業和信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十四五”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展望
地址:http://www.geekbao.cn/nengyuan/nydongtai/310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