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消息(記者 趙晉杰)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正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圍繞“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能社會”主題,各國機器人協會主席分享了他們對機器人產業發展和未來趨勢的看法。
在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的開幕致辭中,他認為,如果說蒸汽機是工業時代的標志,發電機是電氣時代的標志,計算機是信息時代的標志,那么機器人就是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的標志。
機器人產業正迎來變革
根據張伯旭主任的觀點,世界機器人產業格局正在發生三大變革:硬競爭轉向軟競爭、已知領域應用的競爭轉向未知領域應用的競爭和產品競爭轉向生態競爭。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也正從機器人應用大國轉為創新大國。數據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均增長35%,2016年工業機器人生產7.2萬臺,約占全球的1/4。從2017年起,中國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其語音識別、圖像識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機器人能加以廣泛應用,在意大利機器人與自動化協會主席、歐盟委員會顧問Rezia Molfino看來,是因為在生產高質量產品、危險環境下保持工人的安全,以及原材料的高效利用方面,機器人具備人工無法取代的優勢。
以色列機器人協會主席Zvi Shiller預測,未來所有能夠移動的產品都會像機器人一樣進行移動,比如未來手機將會主動找你,而不是你到處去找手機。
以往的失敗教訓和巨大投資讓變革進展緩慢
大會上,以色列機器人協會主席Zvi Shiller分享了意大利一位分析師提供的數字,目前世界范圍內只有32家上市的機器人公司。為什么機器人的發展這么慢?他給出了兩點原因。
機器人市場曾遭遇重大失敗,因為機械硬件技術難以突破,想把硬件和軟件結合起來就成了一件難以完成的事情。另外,機器人研究需要大量的投資。如何讓投資人理解一款深度科技產品,在2-3年無法盈利下繼續投錢,這是一件考驗創業者智慧的事情。
Zvi Shiller給出了他的建議,前期不貪大求全,從小的、簡單的開始,先嘗試解決一個問題,讓人們先用起來。
下一個十年或將迎來爆發
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長王田苗教授,認為機器人目前面臨的三大瓶頸,如多學科交叉、人工智能和高效電池,都有望在下一個十年突破,從而讓機器人真正從工業走向社會和家庭消費。
對于機器人發展所帶來的潛在危險,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主席Jeff Burnstein表示不用太過擔心。
以安全性為例,目前就算是協作機器人,也不能說100%安全,所以對機器人產品必須要做前期的風險評估。
對于老生常談的機器人取代人類工作,Jeff Burnstein表示,這需要改變我們以往的概念和態度,才能真正地使用協作機器人。以美國為例,在2010年經濟衰退的時候,反而是機器人銷量達到歷史最高點的階段,同時制造業領域的就業數量也在上升,當時增加了90萬個工作機會,看起來技術并沒有奪去人們的工作。
Jeff Burnstein認為, 失業的危險是公司失去競爭力,而自動化是用來幫助公司提升競爭的。隨著機器人的使用,有些工種會發生變化,也會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
意大利機器人與自動化協會主席、歐盟委員會顧問Rezia Molfino還介紹,目前歐盟已經在考慮機器人立法,使自主機器人在未來獲得電子人的身份,賦予它們應有義務和權利。就像比爾蓋茨說的,機器人也應該像人類一樣被征稅。
推薦閱讀
機器人正大量“上崗”物流業。不久前,國家郵政局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快遞行業運行情況,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我國常態化進入單日快遞億件時代!值得注意的是>>>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n/jiqiren/2273.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