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馬
蘋果在WWDC 2017上發布了一系列新產品,其中被譽為是新一代的全新智能音響Home Pod,庫克也表示,這款產品是蘋果花了4年打造的家庭音響,旨在提供增強型音樂體驗。庫克還表示:“蘋果是一家非常關注音樂、并希望為家庭提供出色音頻體驗的公司。我們認為在便攜式播放器領域做到了這一點,同樣我們覺得在家庭領域也可以徹底重設。”當問及蘋果為何花費時間精力來推出這款設備時(尤其是在亞馬遜和谷歌已有類似產品的情況下),庫克回應,對于蘋果而言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我們的問題就來了,蘋果的Home Pod和亞馬遜和谷歌的相似產品比較的時候,甚至和微軟的相似產品比較的時候,優勢在哪里?其實,亞馬遜高管已經在評蘋果的HomePod對其的影響了,亞馬遜覺得那就是與Echo根本不是一回事,弦外之音就是HomePod不是Echo的競爭對手,甚至有點不屑的味道。亞馬遜認為,蘋果HomePod智能音箱與該公司Echo智能音箱就不是同一類產品。市場認為HomePod采用了Siri技術,與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和Alexa語音助手無疑就很容易形成對比,畢竟是類似的產品。
不過亞馬遜不這樣認為,亞馬遜理解的是,亞馬遜的目標是使Echo價格足夠低,人們可以在家中多個房間中擺放Echo。這是亞馬遜開發售價50美元Echo Dot的原因所在,而售價高達349美元的HomePod如果在每個房間都擺放的話,那么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顯然是不愿意承擔這筆費用的。畢竟擺放一個HomePod相當于擺放了7個Echo Dot了,如果在體驗方面沒有特別優勢的話,用戶又怎么舍得買單?此外,亞馬遜對于Echo的定位是家庭音響的補充,是家庭高檔音響的一個“附件”或者是在一些“私密”地方的擺設,或者是一種另類的擴充等等。但蘋果顯然不是這樣布局的,它的目的是讓HomePod成為家庭音響系統,是占據家庭娛樂音響的中心位置,但是就那么一個“小玩意”能肩負這樣的重任嗎?顯然庫克也有點想多了,耗時4年就打磨出來這樣“一柄劍”?
由于價位和對家庭音響系統訴求的不同,因此亞馬遜也不擔心和蘋果在這方面形成正面的競爭。更何況亞馬遜打得是親民價格牌,比蘋果更便宜。對于語音助手的發展和銜接、開源等方面,亞馬遜是持積極態度的,亞馬遜也表示,只要蘋果或谷歌有意談合作,我們隨時恭候。亞馬遜Alexa、蘋果Siri或谷歌助手相互協作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如果有朝一日,真的可以使各個語音助手相互合作的話,那么多用戶是一件好事情。有意思的是,日本媒體對于蘋果的HomePod倒是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據日本媒體表示,“熱愛音樂的您,絕對不能錯過配置有蘋果Siri的HomePod。”日媒表示,比起熱賣中的亞馬遜語音助手、谷歌助手們雜亂無章的拼湊性能,蘋果公司為消費者提供了更注重強化音樂相關機能的家庭音響。當然,這里面大有一種吹噓之情,言過其實或許有點“崇洋媚外”了。
其實除了亞馬遜和蘋果之外,谷歌也有自己的智能音響。在 2016年5月舉行的Google I/O 大會上,谷歌發布了一款名為Google Home的設備,也就是谷歌的智能音箱。谷歌對標的亞馬遜,不過亞馬遜Echo的市場銷量已經頗具規模了。據悉,Echo在2016年賣出了超過650萬臺,2015年則是170萬臺,預計2017年超過1000萬臺。還有機構測算,2022年智能音響市場將增長10倍令市場價值達到55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
相對于谷歌,蘋果顯然更有點姍姍來遲了,不過蘋果在音樂市場的地位還是頗有遠見的,只是在硬件“導入”方面估計一直受限于iPhone的外延和拓展,而忽視了這些更小的玩意。畢竟,蘋果當初的iPod依托一個小物件撬動了一個大市場,對于音樂的情有獨鐘也不應該遠離這個市場。昔日,iPod+iTunes的組織讓蘋果重新煥發了青春。可以說,iPod革了索尼等便攜CD、隨身聽,包括部分MP3廠商的命,iTunes革了傳統磁帶、CD唱片傳統銷售的命,iPod+iTunes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音樂消費潮流。如今在智能音箱市場,蘋果當然不甘心位居人后吧?尤其是隨著人機交互的流行,人工智能的引入,對于智能硬件設備的“導入”也變得更加直接和簡約。根據市場咨詢公司eMarketer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語音智能音響用戶約70.6%使用的是亞馬遜產品,谷歌只占了23.8%,其它企業合計占有5.6%的市場,這些企業包括聯想、LG、哈曼-卡頓、Mattel、微軟等等,如今蘋果進來了,能撬動新的市場蹺蹺板效應嗎?
推薦閱讀
文/何璽國產手機廠商OPPO在浙江衛視發布了最新旗艦手機OPPO R11。為了擴大本次發布會的影響力,OPPO本次發布會巨資邀請了迪麗熱巴、楊冪、楊洋、李易峰、陳偉霆、TFboys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庫克4年磨一劍的家庭音響就是它?
地址:http://www.geekbao.cn/a/zhibo/30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