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澍
“同事們今天都在打趣說,是不是該留下點膠卷做點留念。雖然情感上員工們有很多的不舍,但是膠卷行業日暮西山的趨勢已是不可逆轉,樂凱也必須割舍掉膠卷業務進行轉型發展。”9月5日,樂凱膠片集團總經理辦公室副主任朱海河對本報記者說。
繼今年年初美國柯達宣告破產保護申請、日本富士膠卷轉型化妝品后,曾經的國產膠片巨頭樂凱也將停止彩色膠卷的生產,曾經輝煌無比的膠卷時代就此整體落幕。
9月4日晚間,樂凱膠片(600135.SH)發布公告稱,由于數碼影像對銀鹽影像產品的替代作用,導致近幾年彩色膠卷的市場需求量急劇下降,公司該產品已無法實現經濟批量生產。經董事會研究決定,停止彩色膠卷的生產,并授權公司總經理負責清理與彩色膠卷相關的專用資產的工作,同時努力做好庫存彩色膠卷的銷售工作。
在樂凱工作了15年的朱海河見證了膠卷時代的跌宕起伏。朱回憶說,2000年,國際影像感光技術會議在加拿大召開,作為銀鹽技術三劍客的柯達、富士、樂凱悉數到場。會議爭論的一個焦點是,新崛起的數碼成像技術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趕上傳統的銀鹽感光成像技術?爭論的結果大家認為,數碼成像對消費者來說更便捷可靠,但質量與銀鹽成像相差太大,因此不可能取代銀鹽成像。未來成像很可能是數碼和銀鹽并存的格局。
或許正是這種行業性的整體誤判加速了膠卷時代的終結。“產品的生命周期往往是拋物線式的過程,但是整個膠卷行業都沒有預料到,從頂端下滑的時候,趨勢幾乎是自由落體式的垂直跳水。新的數碼技術成熟得太快了,它的成像技術、價格體系都迅速成熟,很快的攻城掠地,席卷了整個市場,這些是膠卷行業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朱海河說。
樂凱膠卷興衰
樂凱集團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 年7月1日的中國化工部第一膠片廠,1998年作為大股東組建了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柯達在中國膠卷市場的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而樂凱膠卷和相紙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已分別達到25%和20%,是國內唯一可以與美國柯達和日本富士并駕齊驅的膠卷生產企業。
2000年,樂凱集團占有國內100%的航空航天膠片市場、70%的電影膠片市場、50%的黑白膠片份額以及30%左右的彩色膠片份額。而樂凱上市公司也在當年達到了業績的頂峰,凈利潤2.15億元,主要都來自彩色膠卷。
日本富士膠卷公司曾對媒體評價說:“ 彩色膠卷的整個世界總需求量在2000年達到最高點,之后每年平均以30%左右的比例在下滑。”
樂凱的好日子也逐漸走到了盡頭。行業統計顯示,2001年樂凱膠片的年凈利潤僅為1.4億元。同期下滑53.57%;2003年進一步跌破1億元,僅為8002萬元;2004年樂凱凈利潤跌至7803萬元;2005年樂凱再度猛跌到2233萬元,成為其成立來的歷史最低點。5年時間內,樂凱盈利能力下降了將近90%。
數碼技術的出現在短暫的幾年內,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攻陷了膠卷產業的領地。曾任樂凱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的張建恒說:“還記得1994年自己在柯達公司見到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時的反應,那真是一個大家伙,足有一個單人大沙發那么大個兒,但拍攝出來的質量,根本不能與傳統膠卷拍攝的照片相比。這么一個新鮮事物讓普通大眾使用,恐怕還要有很長一段時間。”
而有這種想法的不止張建恒一人。當時在柯達內部,對從傳統影像向數碼影像的轉變需要多久也曾出現爭議,甚至直接導致柯達將這項專利進行了凍結。
朱海河回憶說:“2011年,膠卷業務在樂凱總營收的占比不足1%,但在歷史最高時期,膠卷業務的貢獻高達22.6%。”
在行業性的集體艱難掙扎后,美國柯達于今年年初時向美國聯邦法院提出申請破產保護,以進行財務重組。這家世界膠卷巨頭從1997年時的310億美元資產縮水成目前的21億美元,股價長期不足1美元。
對于樂凱而言,央企的背景令其命運尚不至于如此殘酷。2012年6月25日,樂凱集團公司在內召開改制工作啟動大會時表示,根據母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部署,樂凱將在今年年內完成整體改制。只是在整體改制后,“膠片”二字將從公司的名稱上永久消失。
朱海河說:“其實膠卷沒有完全的告別樂凱,好歹我們還保留了黑白膠卷的生產,提供給那些發燒友和攝影教學的客戶。”
后時代轉型
其實,樂凱也曾在早前嘗試過去膠片化的轉型。據朱海河回憶說,2000年的時候,公司曾經在數碼相機、立體成像、數碼噴墨耗材等領域都做過一些探索。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在后來的日子里這些探索大多折戟沉沙。
在數碼相機市場井噴后,意識到落伍的樂凱開始下大決心轉型。2004年,樂凱把發展數碼影像技術列為企業的發展計劃之一。而這一年,數碼影像技術的天下已定,核心技術基本上都掌握在日本、美國企業手上,樂凱在數碼影像領域幾乎處于一片空白,由此不得不另謀出路。
“2003年后,樂凱開始加大轉型力度,2005年開始,現在的主業——光學薄膜業務開始逐漸走上正軌,取代了膠片業務。”朱海河表示。
2005年,樂凱進行了業務結構調整,投建第一條TAC光學薄膜生產線,而后的2006年,又在合肥開建光學級聚酯薄膜基地,借此進入平板顯示上游材料領域。2008年,樂凱對不盈利的業務進行了取舍,砍掉了曾經嘗試的數碼相機等業務板塊。
樂凱集團副總經理王英茹說:“一個企業做戰略調整是非常艱難的。我一直把樂凱進行的這種調整比作浴火重生。在樂凱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直也在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如從電影膠片轉到民用膠片,從黑白膠片轉到彩色膠片。現在數字化的發展是一場革命,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也非常震驚和迷茫。”
相比柯達的轉型艱難,包袱更小的樂凱終究還是扛了過來。2011年,光學薄膜銷售收入已占樂凱集團收入的22%,利潤占到42%。
“微粒、成膜、涂層”是樂凱曾用于膠片生產的三大核心技術,而樂凱發現,研發光學薄膜基于的也是這三項技術。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副總裁呂謀篤向本報記者評價說:“西方科技革命帶來洪流勢無可擋,但是在艱難求存中,樂凱找到了轉型的核心方向,這是樂凱比諾基亞和柯達幸運的地方,后者還找不到新的發力產品和方向。”
推薦閱讀
劉佳 [ 過去一年,從器官到鮮肉,再到房子、飛機,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要3D打印使用的耗材足夠廣泛,它就能創造無限可能 ] 阿諾爾德走到一臺奇特的大機器前,按下按鈕,對它響亮而清楚地說:“我要硬鋁螺帽,直徑4英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樂凱轉型光學薄膜徹底告別彩色膠卷
地址:http://www.geekbao.cn/a/zhibo/20120906/8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