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曹西京
盡管今年來董事長李東生多次增持,但TCL集團(000100)的股價卻就是不買賬,昨天終盤再度下跌1.51%,報收于1.96元,創下今年收盤新低,3個月后,TCL再次墜入“1元區”,也成了昨天兩市第四低價股。
蹊蹺的大宗交易
6月26日,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發起了今年的第5次增持,當天共增持TCL198.02萬股,成交均價2.02元/股。
但有人關注到,當天TCL集團還在大宗交易平臺發生了一筆成交量為500萬股的交易。該筆交易的成交價也是2.02元,與當日收盤價2.02元相同,賣出營業部為中國民族證券上海南丹東路營業部,買入營業部則是一機構席位。當日,TCL集團股價微跌0.49%,K線收出十字星,開盤價與收盤價均為2.02元,最低價2元。
有意思的是,7月3日TCL集團又發生了一筆大宗交易,成交量與成交價與6月26日一致:成交價為當日的收盤價2.02元,共成交499.99萬股。但此次的買賣雙方角色互換;即上次的賣方營業部中國民族證券上海南丹東路營業部此次變為買方,而賣方變為一機構席位。
對這兩筆蹊蹺的大宗交易,市場起了猜測,有人認為這似乎是相關席位之間的對倒,意在維持股價,也有人認為是機構對TCL未來走勢有分歧,在調倉。但不管如何,這500萬股對機構扎堆、流通股股本近80億股的TCL集團來說,很難掀起波瀾,公司股價還是繼續調整,昨日“破二”。
李東生5次增持均被套
數據顯示,今年5、6月,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先后增持自家公司5次,累計增持1607.07萬股,占總股本0.19%。經過5次增持后,李東生持有的 TCL集團股票達到47590.43萬股,占總股本的5.61%,由流通股東第五位躍升至第二位。
李東生增持價格從2.02元到2.2元不等,但遺憾的是,盡管董事長如此力挺,但這些增持并沒有改變TCL集團的股價表現,以李東生首次增持的5月4日收盤價作參照,截至昨日,TCL集團股價已累計下跌10%,基本上呈單邊下跌的態勢,李東生這些增持均出現賬面浮虧。
李東生曾經在去年5月24日宣布,自公告日起3個月內計劃減持4000萬股,主要為籌集資金清償其參與2010年TCL定向增發股份認購產生的1億元借款。但在6月24日,其減持600萬股后即引發市場質疑,不得不提前終止減持計劃,并承諾自去年6月25日起的12個月內不減持公司股份。
華星光電拖累公司業績
與難兄難弟京東方(昨收盤1.84元)一樣,液晶面板業務也是TCL集團四大主業之一。公司多業務并行,近三年每年都有可觀利潤,去年凈利潤增速達134.23%,不過每股收益僅0.12元。令人意外的是,TCL2012年一季度僅實現3842萬元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82%。而拖累TCL集團業績的正是公司寄予厚望的華星光電項目。公司稱,華星光電處于生產爬坡階段,生產工藝技術正在逐步完善,且行業市場環境欠佳導致華星光電虧損1.24億元,此外,財政專項項目補助較2011年同期下降了9500萬元,也是業績下降的原因之一。
華星光電由TCL集團與深超科技在2009年底合資設立,后引入三星電子。TCL集團、深超科技和三星電子分別持華星光電55%、30%、15%股權。華星光電主要用于建設第8.5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去年10月開始量產,月投入玻璃基板超過3萬張。公司坦誠,液晶面板是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業,華星光電固定資產投資超過220億元,前期的設備折舊費用會高于國外同行(國外幾家主要液晶面板企業進入產業超過十年,有部分設備已經完成折舊)。
西南證券一位分析師表示,在行業整體下滑通道中,TCL的面板業務仍在爬坡階段,大量折舊肯定影響利潤。按京東方11年的折舊年限計提,華星光電每年折舊近20億元,因此這類公司必須靠政府補貼彌補虧損。
顯然,作為高投入產業,由于華星光電的業務發展和相關政策補貼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公司業績也有較大不確定性。中金公司一位研究員認為,TCL集團目前股價2元左右,雖然相比2012年的盈利預測,市盈率為15倍左右,但估值并不便宜。也許李東生的增持是看好該行業復蘇的前景,但臨近半年報披露,TCL上半年業績并不樂觀,股價陰跌也在情理之中。
推薦閱讀
對供貨商實行“三免”政策 解決倉儲物流配送問題 電商的“開放平臺大戰”正日趨白熱化,蘇寧易購也加入其中。昨日在南京舉行的“開放平臺戰略發布暨2012供應商大會”上,蘇寧易購表示,推行開放平臺,加快其“去電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TCL成第四低價股
地址:http://www.geekbao.cn/a/zhibo/20120706/7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