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力的1赫茲空調面市一年之后,海爾今夏開始推出可0.1赫茲低頻運行的變頻空調。
不管消費者對“赫茲”這個頻率單位是否陌生,都不妨礙企業用其作為營銷賣點。然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赫茲概念對消費者并無太大實際意義。
專家稱,空調能達到的最低頻率與節能降噪的效果并無直接聯系。
“赫茲”已成廠家炒作賣點
近年來,海爾空調業務發展勢頭明顯不及美的、格力,為和第二陣營的志高、海信爭奪市場,今年夏天海爾推出了空調行業首創的“寬帶無氟變頻技術”,海爾方面稱這一技術代表了目前行業變頻控制技術最高水平,其最大的優勢是實現了變頻空調行業最寬頻率運行,最低可實現0.1赫茲頻率運轉,最高可達150赫茲,徹底打破了空調高耗能、制熱慢、效果差等技術難題。
記者走訪發現,這款產品已經成為了海爾的明星產品,各賣場海爾的促銷員都會向消費者推薦這種寬帶變頻空調,并告訴消費者這是0.1赫茲運行的空調。
海爾在頻率上進行技術創新“靈感”或許來自于格力,去年格力打出了“1赫茲、好變頻”的廣告語,并宣傳:1赫茲空調“可以使壓縮機在超低頻率下運轉,并達到省電60%以上的效果”。當時1赫茲空調被賣場促銷員鼓吹為“史上最節能的空調”。盡管業內對其節能效果存在不小的質疑,但這并沒有影響1赫茲空調在2011冷年的大賣。格力在2011年上半年年報中就曾透露,當期銷售收入超402億元,其中,1赫茲空調銷量占比40%以上。或許是欲復制這樣的成功經驗,海爾今年推出了更低頻的0.1赫茲空調。
0.1赫茲只有一個極限值
中國家電研究院院長炳旭衛向記者表示,1赫茲指的是壓縮機的轉子一秒鐘轉一圈,0.1赫茲則是指壓縮機轉子十秒鐘轉一圈,理論上1赫茲、0.1赫茲都能實現,但運用中還得看實際意義。
國內知名數據機構一位不愿具名的白電負責人則表露出對0.1赫茲技術的驚訝,他表示從現在國內變頻空調技術來看,實現0.1赫茲技術并不容易,即使能夠實現也未必很成熟,另外廠家有必要和消費者解釋清楚,空調在什么樣的狀況下才能實現0.1赫茲運行。
對此,海爾空調市場總監蘇明解釋道, 0.1赫茲并非指的是空調開機后就是0.1赫茲運轉,而是空調在迅速制冷后,在某個階段可以達到0.1赫茲,也不是一直是0.1赫茲運轉。 0.1赫茲運行的時候空調可以進行溫度補償。此外,低頻達到0.1赫茲能夠顯示出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的節能水平。
對于這樣的表態,上述數據機構的白電負責人表示,如果0.1赫茲是空調運行的最低值,那企業和促銷人員拿0.1赫茲說事兒就屬于概念營銷了。因為并不是空調能達到的頻率越低,節能降噪的效果越好,兩者并無直接的聯系。
對于這種營銷方式,產業觀察家梁振鵬也不認同,他指出,0.1赫茲、1赫茲都是一種打擦邊球的行為。0.1赫茲和1赫茲確實更能顯示最低頻率的技術進步,但這樣的概念與節能并無直接關系,對消費者更沒有實際意義。企業與其用這樣的概念炒作,不如比拼三個小時或者五個小時實際的耗電量,這樣對消費者更有直接的作用。
行業概念營銷比比皆是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電行業這樣以偏概全的宣傳策略屢見不鮮,例如,不少家電用負離子做“噱頭”,一般都會標榜在使用過程中能夠給消費者帶去健康。但產品說明書中對負離子的健康原理、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項都沒有說明白。實際上,只有在負離子發生量達到一定的數量,以及負離子發生器和人體間的距離達到一定要求,負離子才能對健康起到促進作用。而現在市場上那些負離子產品,能夠符合以上條件的并不多。
空調企業推廣低頻高端產品與近年來空調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大有直接的關系,近年來,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刺激性政策提前透支了市場需求,此外在“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之下,空調市場銷量被大幅壓縮,市場壓力驟增。所以企業只有依靠產品技術創新才能拉動消費者對家用電器的換代需求。中國企業一直不擅長技術創新,更習慣制造出各種概念吸引消費者,企業通過這樣的方式往往也能大賺特賺。可長此以往帶來的只能是惡性循環。
對此,梁振鵬認為,當企業在一門心思找概念的時候,勢必會影響貨真價實的技術開發進程。要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實打實的技術開發才是根本。盡管新穎的概念可能因為一時的眼球效應而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收益,但從長遠來看,企業放棄技術而一味追求概念,這種舍本逐末的后果不難預料。
名詞解釋
赫茲 在國際標準單位里,頻率的單位就是赫茲,是表示頻率大小的物理量,其定義為“每秒多少次”,1赫茲表示事件每1秒發生1次。而在變頻空調中就表示,1赫茲相當于空調壓縮機每秒鐘轉動一圈,0.1赫茲就相當于空調壓縮機每十秒鐘轉動一圈。
推薦閱讀
新政滿月,效果如何?一個月前,家電節能惠民新政一出,各企業就紛紛宣布調整企業內部產品結構,加大節能產品的推廣力度。然而由于無補貼產品與節能產品的售價差距過大,這一個月中三四級城市的消費者還是對節能產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空調赫茲營銷不能說的秘密:對消費者無意義
地址:http://www.geekbao.cn/a/zhibo/20120705/7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