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補貼政策從6月起實施以來市場效果并不明顯,用老北京話講就是“剃頭的挑子——一頭熱”。而家電生產商似乎也像注射了激素的青蛙——一蹦三尺高。從供求關系看家電的供大于求已是不爭的事實。
據《投資者報》的消息,以空調業為例,目前僅格力、美的、海爾擁有的總產能就將突破7000萬套,格蘭仕、志高各有1000萬套以上的產能,奧克斯也有700萬套產能。
而家電協會的數據更是直接告訴企業可以給工人放一年的長假,因為到目前為止空調產量足以保證2013年市場不會斷貨。那么這多的家電是怎么出現的,那就不得不提國家的家電政策,全國性的家電下鄉是從2009年開始,以此為契機,企業的生產線就像開足馬力的火車,白電的年生產增速在20%以上,到11年底的時候發現家電賣不出去了。2012年的第一季度銷售居然掛了紅燈。由此可見,家電下鄉政策不僅給知名品牌保駕護航,客觀上助長了產能過剩,與此同時也給不入流的企業大開方便之門。
現在家電行業又一次陷入困境,于是國家又像一個救火隊長一樣出來救市,以至于很多企業覺的一旦市場低靡,國家就會出來干預,所以可以高正無憂的開足馬力擴大生產規模。政策補貼其實補貼的不是企業本身,只是推動了流通渠道的發展。紅利在刺激消費的同時也在陽痿消費。
從一些相關雜志的文章中可以窺視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國人的購買力非但沒有提高反而在下降。比如中國消費占GDP的比重不斷下降,其消費率由已1992年的62.4%下降到2009年的48%,其中居民消費率由1992年的47.2%下降到2009年的35.1%,為歷史最低水平。也就是說中國的老百姓沒有更加富裕反而更貧窮了。
政策的紅利并沒有實現真正的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完全轉變,而且企業對利潤的追逐吞噬了一次次的轉型機遇。國家為了挽救一些支柱性產業不得不出手救市,而很少有企業完全把資源和實力投入到轉變上來。中國的企業正在變成銷售型的企業,那里有利潤那里就有灑家;國家支持家電下鄉,那企業就把人力物力投入到生產家電下鄉的產品中去;國家出臺節能補貼,于是又一窩蜂的開發節能技術,筆者去國美的賣場看到突然之間所有的冰箱、空調都變成了一、二級能效的產品,三級產品似乎都蒸發了。
這樣的現狀的是很可怕,同時也是很讓人無奈的。世界上的著名品牌諸如索尼、蘋果等都是以改變潮流、改變生活為目的,所以它們可以時常創新不斷地發展影響整個世界,索尼的衰落正是摒棄了它原來的傳統開始變得唯利是圖最終迷失了方向。
而中國的企業正是這樣一種企業,只把賺錢之道想的高過一切,捉摸著如何才能從政策當中覓得一點、半點的好處,而不是想著如何去改變一些東西,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如果說它們沒有對歷史做出過些許貢獻或許有所成見,那么現在的現狀正在表明很多企業正在成為國家的包袱,不愿進入歷史的活死人。
推薦閱讀
端午將至,粽子熱銷。而近日則有媒體報道稱,五芳齋的粽子發霉了! 據了解,6月14日上海一市民瞿先生為單位購買了3000多只“五芳齋”粽子,竟發現其中部分已經發霉,并且有員工在食用之后出現腹瀉狀況。據其透露,每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節能補貼到底是鎮定劑還是海洛因
地址:http://www.geekbao.cn/a/zhibo/20120619/6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