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圍繞著PM2.5的爭論帶動了空氣凈化器市場的爆發性增長一樣,某財經媒體《自來水真相》的報道也讓凈水機為代表的高端水家電市場獲得了寶貴的發展機會,3000多家企業參與競爭的水家電市場的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在傳統的飲水機、凈水桶市場2010年開始出現負增長后,面向中高端市場的凈水機市場過去兩年都保持著150%-200%的高速增長,今年以來這一速度變得更快。”2010年10月才與海爾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的以色列施特勞斯凈水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郭朝6月18日告訴本報記者。
正因為這是個高速增長且行業利潤率普遍較高的市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入進來。除了原來飲水機行業的沁園、安吉爾等企業外,包括美的、海爾、九陽,甚至熱水器行業的A.O史密斯、廚房家電行業的方太等家電企業也以合資公司的方式加入。此外還包括了在高端市場擁有優勢的3M等國外品牌,以及浙江一帶之前從事水家電OEM的企業。
而讓眾多家電行業巨頭殺入水家電市場的不僅是該行業超過50%的毛利率,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是家電行業少有的“耗材行業”,即在凈水機硬件銷售的一次性收入外,還可以通過濾芯等耗材的銷售來持續獲得收入。
以海爾施特勞斯合資公司生產的凈水機為例,除了一次性銷售硬件獲得4000-6599元的收入外,178元/個的濾芯(凈水260升)的銷售使其獲得了利潤更高的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在凈水機市場擁有的依然是渠道和品牌優勢,而在核心凈水技術領域,美的、海爾、九陽等家電巨頭都要通過合資等方式來采用國外巨頭的最新技術。
比如說海爾采用的施特勞斯的MAZE凈水技術,而美的在與韓國清湖集團合作后,2012年又采用美國陶氏化學的FILMTEC反滲透膜技術,與天狼星成立合資公司的九陽則采用韓國picogram專利技術、美國陶氏反滲透膜等多項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凈水設備市場在高速增長,但是目前國內市場普及率不到5%,有行業專家就指出,我國凈水機市場存在兩個最大問題:一是消費者與凈水機企業信息不對稱,中國消費者無法了解國際上普遍通用的凈水技術;其次,前幾年凈水機兩個主要銷售渠道是建材市場和傳銷渠道,相對不規范,產品質量無法保障,這些都阻礙了這一市場的繼續擴大,而更多大企業的進入讓這一市場將逐步規范起來。
推薦閱讀
雷士照明(02222.HK)前董事長吳長江是否能在香港出席年度股東大會?他能否推動他提名弟弟吳長勇擔任董事的議案?第一大機構股東賽富亞洲基金是否會與被猜測為雷士收購者的施耐德電氣共同進退?公司未來的掌控權會是>>>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zhibo/20120619/6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