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政府推出的265億節能家電消費補貼使得家電行業從2011年的“寒冬”一下子回歸夏日。不過,由于家電補貼讓一些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的企業獲得喘息之機,因此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家電補貼讓部分家電企業患上了“政策依賴癥”。
記者查詢空調上市企業自2008年家電補貼政策開始實施以來的業績情況發現,各企業毛利率在家電補貼實施一年之后的2009年達到頂峰。在政策逐漸收窄和面對越來越高的成本之后,上述企業的毛利率從2010年開始逐漸出現下滑,這其中尤其以空調二線品牌志高為最,志高也由此面臨著業內有關“政策依賴”的指責。
對于上述指責,志高控股(00449.HK)董秘梁漢文并沒有向記者做出正面回應。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此次節能家電消費補貼有著對節能空調消費的引導作用,但是政府推行的上述補貼政策正在給空調市場的競爭秩序和企業的良性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志高的補貼依賴癥
事實上,在人們對于家電補貼爭議不斷的同時,作為空調二線品牌的志高也被業內指責為患有“補貼依賴癥”。
志高控股董秘梁漢文也就這種說法對記者進行了回復。他認為,盡管國家是將財政補貼直接發放給推廣企業,但企業不是最終的補貼對象,而是通過企業或其經銷商最終讓利給消費者。補貼的對象表面上是企業,而實際上企業只是充當中間人。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記者從志高控股財報獲悉,志高空調2011年整體毛利率從19.5%降至13.7%,而志高一直在高能效產品上的努力,讓業內人士對于這一現象與節能惠民補貼縮水產生合理想象。
志高在其2011年財報中也坦承,其每臺產品的平均補貼大幅下降,2011年只有前五個月發放補貼,同時表示公司在調整產品組合和售價以抵消這種不利影響需要一定時間。
對于志高空調毛利率的下降,家電行業觀察家劉荷清向記者表示:“志高主要還是以三四級市場為主,所以它的毛利率不會太高;而近年來志高也在努力想要進行轉型,調整其市場機構,這也讓其在盈利能力上會較弱。”
業內人士表示,節能家電補貼政策的終止,加速了空調行業品牌的兩級分化,企業必然要不斷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安全地回歸到政策刺激結束后的行業競爭之中。二線品牌如志高本來在市場上遇到的增長瓶頸就較大,自身又在經歷轉型,在2011年政策的刺激消退后,盈利上的表現也就會有所波動。
對于補貼產生依賴,并不是說企業就等著補貼來促進增長,而是補貼在2008年各項家電政策實施以來已經成為空調企業無法擺脫的外部因素。
“并沒有形成長期有效機制的政策刺激,難以起到結構調整的作用。而這些"一時興起"的政策,反而讓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難以調整。”家電觀察家彭雄江對記者說。
梁漢文在對記者的回復中一直強調家電刺激政策所帶來的正面作用。而觀察當下,265億的節能惠民新補貼,志高空調以入圍型號高達1106個成為入圍產品型號最多的企業,在空調四強的中標產品席位中占37.2%,獲得頭籌。
“企業并不認為自己在依賴補貼,其實企業也不敢依賴補貼;然而在政策刺激下的市場環境中,無形中就讓企業在政策中越陷越深。就拿志高來說,一直以來都在二線徘徊,再面臨全球市場環境的沖擊和成本上漲的壓力,自然會希望能夠有補貼來幫助自己面對銷售價格已經難以上漲的市場困境。”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表示。
政策助長產能過剩?
據記者了解,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家電企業未來發展的最大考驗。以空調業為例,目前僅格力、美的、海爾擁有的總產能就將突破7000萬套,格蘭仕、志高各有1000萬套以上的產能,奧克斯也有700萬套產能。
另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的數據,目前我國空調產能已突破1.5億套,但全球空調2009年的出貨量下降了2.1%至8800萬套,這意味著中國空調產能有一半或將變成庫存。
過去3年,整個白電行業連續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幅,而空調年均增幅甚至達到40%以上。然而2011年上半年各大政策逐漸退出市場時,空調行業顯示出了政策過后的“寒冬”。即使今年3月行業有了去年8月以來第一次同比正增長,但是4月整個行業再次出現了11%的負增長,而行業龍頭格力和美的分別出現了10%和22%的負增長。
“政策的刺激導致市場還依舊停留在有補貼時帶來的價格優惠狀態,一旦沒有了補貼,企業的成本也就隨之上升;另外一方面,由于刺激消費時所帶來虛高的需求導致企業擴大了規模,在市場恢復平靜后這些擴大的產能也隨之被空閑了下來。”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他認為,這樣在政策刺激后遺留下來的產能,最后還是要靠政府的補貼來解決,這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
劉荷清就向記者表示,企業不能光看到眼前的利好,就盲目的追求規模。他認為,“雖然國內的家電企業在補貼政策的刺激下銷售表現突出,但在政策刺激下的產能增速也遠超市場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果信心過于膨脹,就很難認清市場潛伏的危機。”
“家電政策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像這次的節能補貼是有意引導企業和消費者向節能的方向發展。然而這次的政策和以往的政策一樣會干擾到市場規律,導致企業在競爭上趨于無序。”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同樣表示。
據記者了解,此次的政府的節能補貼政策是希望企業加強節能技術的研發,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但如果操作不當,會將家電企業帶入一個無限循環的節能技術無序競爭之中,使其無暇顧及企業治理結構。
也就是說,企業為了能夠獲得豐厚的補貼,會調用大量的人力去支持技術研發,而原本通過人海戰術來提升銷售額的狀況并不能得到根本改變,“一切向銷售看齊”的營銷式結構與低毛利的尷尬仍將長期存在,企業轉型也就無從談起。
推薦閱讀
來自中央政府的巨大蛋糕即將派發,這給火熱的LED行業再次推波助瀾。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從中國半導體照明/LED產業聯盟獲悉,22億元用于支持節能燈和LED燈的財政補貼將于7月初正式出臺,這也是國務院關于促進節能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政策助長產能過剩 志高患補貼依賴癥
地址:http://www.geekbao.cn/a/zhibo/20120618/6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