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下午兩點,一位名為“野夫刀”的微博網友在網上爆料:“就是現在,負責生產iPhone5的多天產線的OQC(現場品檢)集體罷工,幾個廠區的多條iPhone5產線癱瘓。”
鄭州工廠的罷工事件再次揭開富士康內部存在的嚴重問題,IT工廠的生存環境再次受到質疑,為此《IT時報》記者對數家大型IT工廠進行調查,結果出人意料,原來IT工廠也可以歡樂多,這恰恰與富士康“血汗工廠”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在富士康,感覺不到勞動的尊嚴
作為富士康鄭州園區一名員工, “野夫刀”向《IT時報》記者表示,鄭州園區內發生的沖突并不是偶然現象。在這位自稱“久經考驗的二代農民工”的90后年輕人眼中,富士康的員工之所以會頻頻爆發沖突,主要原因就是“管理嚴苛,感覺不到勞動的尊嚴”。在他1年多的富士康生涯中,他覺得自己就是個機器人,“為了每個月的三四千元工資,我每天工作8到10個小時,生活中只剩下上班、下班、吃飯、睡覺……”而最難熬的還不僅是繁重的工作,在管理者“只注重結果”的冷酷管理方式下,他覺得最悲哀的是喜怒哀樂統統被無限縮小,“愿意或者不愿意加班,我不能自己決定,如果要換個更適合的崗位,更難于上青天,不和領導搞好關系就什么都沒有。”
如何處理好IT工廠與 “農二代”的關系是向管理者們提出的新課題,富士康似乎總是面臨挑戰。
在華碩上海沒見過打架
同樣是大型IT代工廠,由華碩在上海投建的昌碩科技有限公司同樣擁有大學城似的廠區和5萬多名工人。10月9日下午6點,記者來到上海浦東新區康橋工業園區,一批剛從昌碩科技下班的工人陸續走出廠區,“90后”小周和小劉相約去附近小餐館吃晚飯,因為不用加班,所以兩人心情很不錯。
兩人是四川老鄉,兩年前就來這里上班了。在電腦配件生產線上工作的小劉告訴記者,雖然工作很辛苦,有時訂單一來,每天還要工作12個小時,但他覺得能適應這里的生活。小劉說:“這個廠的氛圍比較好,一年也見不到一次打架的”,讓他最滿意的是業余時間廠里有很多活動,“比如唱歌比賽、跆拳道、跳舞、籃球、足球……最近廠里還在組建街舞社團,有興趣的都能去參加。”
小周覺得,廠里的管理制度比較人性化,不強迫員工,給他們成長空間。“在廠里能學到不少東西。一般只要你提出想去新的崗位,領導都會批準。”對于未來,小周也有自己的打算,“我現在只是想要出來學習一下經驗,將來能做自己的生意。”
這個長假,小劉和小周都選擇留在上海加班,他們非常感興趣廠里辦的面向全體員工的雙節抽獎活動,“只要你在這段時間上班打卡,就有機會抽中iPhone 4S、 筆記本電腦,甚至是現金獎勵,我們隔壁區的同事就抽到了3萬元的現金大獎。”小周覺得雖然自己不一定能抽中,但廠里能在節假日里創造這樣的驚喜其實也是一種關心。
在這里工作的一批“90后農二代”普遍覺得,氛圍比較輕松,業余活動比較自由。更重要的是他們覺得,自己在這里能得到尊重。
在英特爾成都,比美國更Open
英特爾在成都的封裝測試工廠現在約有3500名員工,平均年齡僅27歲,他們都有同一個大哥——卞成剛,英特爾副總裁兼英特爾產品(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員工都叫我卞哥,沒有人叫我總經理或其他什么的。”卞成剛說。成都工廠雖然人數并不算多,但全球50%的筆記本電腦芯片來自這里,而在過去2年中,工廠實現全年運行“零事故”。面對難管理的80后、90后工人,卞哥似乎干得不錯。
在英特爾成都工廠,員工的技術創新為企業節約千萬美元級的成本;工人們喜歡漂亮的工廠,以至于把婚紗照都挪到廠區花園來拍;最令人的羨慕的是,一名公益事業達人受到邀請,全家赴美英特爾總部游玩。
公平、平等是80后、90后工人最需要的。“我們和美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卞成剛向記者表示,在成都工廠,員工有更加直接的表達方式,他們可以和卞哥在廠區內的咖啡廳聊任何事。現在幾乎每個禮拜都有一些公司甚至是政府的代表團前來工廠參觀。“他們覺得我們的員工非常不可思議,因為我們的員工平均每年每個員工做10個小時以上的志愿者服務。”卞成剛向《IT時報》記者表示,公益對企業來說不是一種負擔,“在你關心社會的同時,也讓社會來幫助你的員工。”
推薦閱讀
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不甘平凡的TCL集團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終于在全球彩電產業鏈中贏得了突破性勝利,成為中國第一家同時具備面板-模組-整機-國際化銷售運營體系的企業。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富士康只是個例 國內IT工廠員工稱歡樂多
地址:http://www.geekbao.cn/a/zhibo/20120330/12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