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不甘平凡的TCL集團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終于在全球彩電產業鏈中贏得了突破性勝利,成為中國第一家同時具備“面板-模組-整機-國際化銷售”運營體系的企業。
10月10日,TCL集團發布“關于2012年9月份主要產品銷量數據的公告”稱,華星光電第8.5代TFT-LCD(液晶面板)項目已經提前達產。華星光電在9月份液晶玻璃基板投入量為10.8萬片,提前3個月達到項目設計產能,產品綜合良品率達到95.0%。華星光電9月份液晶電視面板和模組銷量合計165萬片,占當月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市場份額約9.5%。受9月份液晶面板價格上漲的影響,華星光電當月經營性損益基本達到平衡。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提前達到滿載產能后,在面板良品率、工藝質量、技術先進性等方面居于國際一流水平的華星光電,能夠有效與TCL多媒體業務(整機組裝)聯動,在新品推出、成本控制等方面明顯突破。這意味著,TCL液晶產業鏈垂直一體化的協同優勢將會更加明顯,彩電產品的競爭力會進一步提升,這會促使TCL達成今年躋身全球彩電行業前五強的目標,并且,未來三年內TCL有望躋身前三強。
不甘受外資扼制,質疑中動工8.5代線
受日韓彩電企業扼制上游產業鏈許久的TCL集團,曾經在與三星、LG、索尼、夏普、松下等跨國企業的競爭中吃了不少苦頭。
沒有議價權、關鍵時刻缺貨,讓TCL和國內其他彩電巨頭常常感到“缺屏”的痛楚。同時,由于液晶面板占整機七成左右的成本,國內整機電視廠家處在全球產業鏈的最末端,說白了就是在給上游的液晶面板企業打工,最多也只能掙個辛苦的組裝費,甚至賣一臺數千元電視的利潤還比不上一件內衣。
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看得很明白:中國大陸彩電企業現階段只有掌握液晶面板的研發和制造技術,積極搶占產業制高點,構建全產業鏈,才能爭奪液晶電視產業的話語權。產業“屏”障必須突破。
于是,受到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的華星光電第8.5代液晶面板項目啟動了。這種行為,得到各級政府適時而科學的大力支持,形成中國平板顯示產業最關鍵的推動力量之一。“華星光電從一開始立項,就得到了國家、省市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華星光電某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因為,一條高世代面板生產線,投資巨大,如果沒有政府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單個國產彩電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勇氣去冒險。
當然,進軍陌生的高世代液晶面板行業,讓TCL集團歷經千辛萬苦。
2010年3月,華星光電主廠房施工承包商中建一局和華星光電參與基建的員工們剛到工地時,正值深圳的雨季,道路泥濘,車都開不進來。員工們住在簡陋的鐵皮房里,發動機功率低,連空調都不能用,一到午后,鐵皮房里如同蒸桑拿。
負責該項目的生產運營和基礎建設的華星光電高級副總裁金旴植介紹,在國內,華星光電創造了同類項目建筑面積的記錄,并且擁有面積最大的單個潔凈室,同時也是第一個采用無高架地板體系的建筑。這一技術目前國內很少用,幾乎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而工期之緊也前所未有,中建一局和華星光電的員工只能在施工過程中邊摸索邊總結,攻克了許多想象不到的技術難題。
除了施工難度高之外,華星光電還面臨在陌生的高世代液晶面板行業面臨著人才、技術、專利方面的難題。到底是走京東方、上廣電、中電熊貓等面板企業引進外資、吸收技術或者購置現有生產線的老路,還是開辟一條完全自主創新的新路?華星光電最終選擇了后者。
完全依靠自主創新,在空白中獲得技術專利突破
華星光電在中國面板行業中開創了一個先例:完全依靠自主創新建成了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之前,中國面板行業通行的辦法都是引進外資、吸收技術,甚至于去購買外資企業已經停產的落后生產線。而華星光電卻要完全靠自主創新,在一片空白處建起屬于自己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高樓”。這談何容易?
集成創新的思路應運而生。李東生有一個理論,面對復合式競爭格局,要堅持“國際化、液晶產業鏈和自主技術創新”立體化戰略,這三條主線猶如立體幾何的X、Y、Z軸,互相關聯組成一個整體。其實,這就是一種集成。
平板顯示產業的各種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華星光電并不打算在所有的地方都進行原始創新,決定通過產品設計、工藝創新來整合,以及應用新材料,開發出新的產品路徑,就像蘋果公司所走的道路一樣,從而獲得更廣闊的技術應用和市場空間。
以此為指引,開始嘗試“獨立技術路線圖”——自主組建核心技術團隊,打破以往依靠引進外資、吸收技術的常規建設路線。華星光電自己出資從日本、韓國、臺灣地區等地招攬國際專業面板人才,通過自主創新和研發來擁有核心技術。短短時間內,華星光電形成了多級人才梯隊戰略。
記者了解到,在團隊建設方面,截至目前,華星光電員工總數達到3800余人,其中工程技術、產品研發和管理人員1600余人,約占比40%。在核心技術團隊方面,截至目前已有283人,特別是公司有3人成功入選了國家“千人計劃”。
華星光電人才梯隊建設也取得了積極進展,目前基礎研發項目,80%可由新人承擔。此外,公司重視研發團隊構建,目前研發人員約占員工總數的10%。
生產工藝技術方面,華星光電自主開發的核心技術——HVA技術已于今年1月全面導入,從而使華星光電所生產的面板穿透率達到業界領先水平,能效達到國內平板電視一級標準。
四道光罩制程也已開始導入,綜合良率已達量產水準并全面應用到32吋產品,預計明年擴大至其他尺寸產品。導入四道光罩工藝,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能有效擴大產能,預計可以使滿載產能從月產10萬張提高到12萬張以上。
華星光電將持續改善生產工藝技術能力,在今年已經推出3D、窄邊框、4k2k(110寸,55寸)超高清等新技術產品,明年還將導入GOA、COA、銅制程等先進工藝,以進一步提高產品性能和生產效率。隨著新技術應用,華星光電明年將通過技改,進一步優化生產系統,力爭達到月產12萬張基板的生產規模,提高效率和競爭力,改善經營收益。
同時,華星光電研發中心已經投資建立4.5代OLED試驗線,開始進行低溫多晶硅、氧化物半導體和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的研究。公司已經成立專職工作小組,評估論證5.5代低溫多晶硅及OLED生產線項目,并已做出項目建設方案,爭取明年啟動。
在新產品導入方面,32寸新技術產品已穩步量產,37寸、46寸也已開始量產,28寸和48寸正在導入并向客戶送樣,55寸等其他尺寸產品預計年內將陸續投入生產和銷售。全球最大尺寸的110寸“中華之星”產品已在今年3月在北京發布。
技術專利方面,截至目前,華星項目啟動以來累計申請專利1544件,獲得授權262件。
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推薦閱讀
10月17日消息,受韓國三星、LG等面板大廠的沖擊,中國臺灣的面板廠遭遇了很激烈的競爭,且處于不利地位。由于郭臺銘積極布局面板行業,近日,在北美地區傳來消息,郭臺銘旗下的電視取得了暫時領先。 采用鴻海董事長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良品率達95%國內外廠家搶購華星光電面板
地址:http://www.geekbao.cn/a/zhibo/20120330/12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