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后來者,“大黃蜂”打車軟件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占領市場,其取勝的秘訣是什么?在跑贏對手后,又該如何實現盈利?

來自土豆網的創始人,燒錢變得“神經大條”,但跑贏對手后,如何盈利?
“我們和VC都在賭,賭一個并不清晰的未來。”
5月始各地政府紛紛叫停打車軟件,“大黃蜂”叫車軟件聯合創始人鄧薇回想當時從VC、投行朋友得到的反饋,兩種觀點都很極端,“而我們神經上已經大條了。畢竟相對于之前做視頻網站,打車軟件燒錢沒那么慘,環境沒那么差,審核也沒那么嚴。”
鄧薇是土豆網前VP,自嘲幾個聯合創始人是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F任“大黃蜂”CEO黎勇勁亦是土豆網原COO及CFO。事實上,大黃蜂團隊最早的想法并不是做打車軟件,鄧薇說,幾位出自土豆的聯合創始人是先有創業想法,再開始找項目的。那時候考慮過做高端旅游、高端母嬰,但考察后發現這些項目都不太適合現有創業團隊。偶然發現許多人都在為打車難而煩惱,考慮自身又有10多年的互聯網經驗,于是萌生了進軍手機APP打車行業的想法。
“現在創業成本越來越高,對于熱錢來說,已經很難找到一個優質的投資渠道。”鄧薇認為打車軟件有市場。有需求,并且是新興產業,所以投資人愿意去賭,即使是現在大環境面臨一些困難。6月17日,大黃蜂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獲得百萬美元級A輪融資,投資方為晨興創投,晨興創投之前投資的項目包括PayPal、攜程、小米科技、多看等。
上海市目前出租車總量已近5萬,按每輛車平均3萬元的月營收額估算,僅上海市每年出租車市場的營收就高達180億元,上海市出租車每天運送乘客逾200萬人次。在這個可口的大“蛋糕”前面,“大黃蜂”是個后來者。“如果說APP打車軟件是一場千米比賽,那現在大家只跑了10米的路程。”
2013年1月,組建團隊,開發產品;4月初,發布司機端,開始招募司機;乘客端開始全面推廣。截至5月底,上海逾20%的司機已加盟大黃蜂,并通過大黃蜂客戶端每日完成1萬單以上的業務,平均接單成功率85%,均排名上海同類打車軟件首位。
作為后來者,大黃蜂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占領市場,四個因素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首先是大手筆的營銷推廣。大黃蜂不僅和很多打車軟件公司一樣推出了對于初裝用戶補貼10元話費的促銷手段,并且還專門組織了一個車隊,“免費接送那些沒能通過打車軟件等到車的乘客”,鄧薇甚至用“努力燒錢瘋狂實驗”八個字來總結他們近期的市場行為。
其次是致力于用戶體驗的軟件界面。“很多軟件叫車時需進行十幾下的按鍵操作,我們只需要幾下就能夠完成。簡潔操作對于駕駛員和顧客來說都十分重要。”
第三是誠信系統的搭建,對于采用叫車軟件或者電招的司機和乘客來說,飛單是最讓人惱火的情況。在大黃蜂的系統中,成單后,用戶和司機互相打分,建立個人誠信系統。對于無故飛單3次的用戶和司機將被系統列為黑名單。
而最重要的是建立在大量數據模型上的精準定位系統。定位的精準度直接影響用戶出行效率,地圖的實時監控便顯得尤為重要,大黃蜂精準定位在業內領先。而在接單計算方式上,大黃蜂通過大量實驗得出的海量數據也漸漸成型,黎勇勁希望最終能得出一個適用于上海交通的模型。
事實上,打車軟件國外早已出現,大黃蜂的靈感就是來自于一款風靡英國的打車軟件Hailo。國外的打車軟件,不僅在前期獲得了大量的風險投資,而且已經通過叫車服務進行收費開始回籠資金。不過,國外的叫車服務很多實際上是拼車,這在中國很難實現。
談到未來的盈利,黎勇勁很坦然地表示:“我們在未來的一兩年內想要賺到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6月20日,大黃蜂手機打車軟件和中國電信交通基地宣布展開戰略合作。
雙方建立的合作框架主要分為三個層面,除了品牌聯合推廣以外,重點是針對大黃蜂出租車司機的行業解決方案,含專門為大黃蜂司機設計的點對點流量包和手機套餐等。另外,雙方還將攜手深度挖掘城市交通運營的大數據大模型,真正將移動出行數據化。
鄧薇認為,當市場擴張到足夠大的時候,規模效應是實現盈利的根本,其中包括未來與司機分成以及個人用戶的增值服務等。“按目前大城市出租車的市場規模,打車軟件實現規;,就算每筆單只有很少的服務提成,加在一起也是很大的數目。并且未來還可以考慮軟件中植入廣告或是新技術應用等來獲得收入。”但從短線來看,既然改變不了行業環境,那么不如埋頭苦干,“跑贏了對手就是贏家,我們現在不考慮盈利。”
“洗澡水里有灰很正常,但潑水時,不能把孩子也一起扔出去。”鄧薇說,何況一些政府已開始考慮放寬管制。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大黃蜂”叫車軟件的賭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xie/20130710/28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