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寬帶不寬”的質疑之后,免費測試網速的測速軟件開始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昨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稱,清華大學網絡中心專家在研究后發現,包括網上360安全衛士自帶的測速工具在內的一些免費網速測試軟件幾乎都不可靠,測試結果可以輕易地被多種方法干擾。
報道中,用戶經過網上360安全衛士自帶的測速工具等發現,用戶原本不到10兆的寬帶,一經測試甚至會變成高達幾百兆的寬帶。其中,成都市龍泉驛區的李先生原本購買3兆的寬帶,用網上免費使用的360安全衛士自帶的網速測試軟件進行測試后,發現所顯示的寬帶網速竟然達到10兆。
對于測速出現偏差的問題,清華大學網絡中心副教授諸葛建偉表示,不少方法會干擾到測速軟件的測試結果,比如DNAT、DNS污染等作弊手段,可以隨心所欲地讓測速軟件測得任意的網速。“現在這款360安全衛士的軟件,它提供的排行榜功能,就已經成為了一個騙人的道具。”諸葛建偉說。
諸葛建偉稱,目前測速工具通用的P2SP測速方法存在著一個設計上的缺陷。通過該方法測速,軟件會選擇一些同樣安裝了這款軟件的其他的連接節點來進行測速,只要其中有一個節點是在該用戶同一個小區寬帶的子網里面,鏈路質量非常好,網速即顯示飛快,測得的網速就可能超過了運營商所提供的帶寬速度。
除了測速準確與否之外,另一個問題則在于測速軟件是否與寬帶服務商之間形成利益鏈條。不少寬帶服務商的廣告中,往往建議懷疑網速有問題的用戶,可以用網上公開的一些測速軟件去檢測網速,而一些網速測試軟件測試的結果又往往明顯偏高,有用戶質疑,這些測試軟件掩飾真實網速背后是否有更多秘密?
360方面否認了上述說法。該公司在昨日發給《第一財經日報》的回應中稱,如果個別運營商采用域名劫持、下載緩存等技術方法,測速值可能高于實際網速,并稱與寬帶服務商之間無利益往來。
360方面表示,360寬帶測速器采用HTTP多線程下載和廣域網P2P下載結合的方式進行測速,這兩種技術是微軟IE等瀏覽器和迅雷等下載軟件普遍采用的技術,能夠真實測量用戶瀏覽網頁的速度和網絡下載速度。360寬帶測速器采用的這種技術方法能充分模擬用戶看網頁、下載文件的網絡使用場景,并能有效去除服務器負載過重以及因為公網某條鏈路質量不穩定等因素對測速結果的影響。
對于寬帶測速結果仍可能會出現偏差,360把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拋給運營商。
360方面人士對記者表示,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運營商分配網絡帶寬為共享方式,未采用獨享方式導致。相當一部分運營商雖然對用戶承諾提供的是3M帶寬,實際上不是每人獨享3M,而是共享分得3M帶寬。例如,將300M帶寬分給150人共享使用,如果150人同時上網,每人只有2M帶寬。但通常這150人不會同時上網,在上網人數較少時,分得帶寬可以達到3M。如果在某一時間上網的人非常少,此時用戶享有的帶寬將會高于3M;反之,在某一時間上網的人非常多,這時用戶享有的帶寬就會低于3M。很多運營商并沒有向用戶充分地說明這一真實情況。
二是一些小運營商為了提高測速結果,人為地對測速數據做緩存,干擾測速結果。當測速器發起測速請求時,個別運營商會將部分請求地址篡改為緩存服務器地址,并快速返回測速請求的信息,從而造成測速結果虛高的假象,甚至產生明顯高出運營商宣稱帶寬的怪象。
通常網民上網速度與下列三段網速相關,一是本地運營商接入網速,即ADSL是2M、4M還是10M,這是本地網速;二是用戶訪問的網站是本省、外省,以及是同一個運營商網內還是不同運營商,這是長途網速;三是網站的速度,網站是否架設了足夠的服務器和租用了足夠的帶寬,這是網站打開網速。
電信分析人士付亮告訴記者,這三段網速,任何一段慢,都會導致網民實際上網慢。360寬帶測速器測量的網速,主要是指第一段即本地運營商的接入網速。只有電信運營商提高跨省、跨網的網速,互聯網企業也加大服務器和帶寬投入,網民的互聯網才真正提速;而對于有測試網速需求的用戶而言,采用關閉網絡相關應用,在不同時段、用不同電腦、多種測速工具來測試網速的方法更為準確。
對于這場測速軟件是非的爭論,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因為P2P下載會影響到小區寬帶和單位局域網的測試結果,僅僅少數廠商為節約成本而采用,當用戶用這樣的工具進行測試時,就會從局域網的其他用戶機器上下載測試文件,從而導致測試結果高于實際的廣域網接入速度。
“一般而言, 測速工具廠商都是寬帶網絡服務商、運營商的客戶,但不會就測速本身與寬帶網絡服務商、運營商之間進行直接合作。但也有一些運營商自己推出的測速工具,這取決于用戶的選擇。”
對于專家指出的測速軟件都不可靠的說法, 上述人士否認稱,因為測速工具廠商用于測試的節點不可能覆蓋所有地區和運營商網絡,一般來說,測試速度會略低于標稱帶寬,達到標稱帶寬理論速度的70%以上都是比較正常的,準確率一般比較可信。如果出現較大的差異,且不同時段多次測試都有較大差異,則應要求運營商解決。
關于測試網速標準問題,今年4月份工信部曾公示了《固定寬帶接入速率測試方法》行業標準報批稿,界定了“固定寬帶接入速率”概念,并對測試設備提出了要求,規定了基準測試方法、替代測試方法及測試數據的處理方法。該標準的制定可以使用戶通過自家電腦就能測速,防止運營商夸大速率,對整個寬帶市場起到監督作用。據了解,該項標準預計將在明年制定完成。
推薦閱讀
本輪全球性消費電子風暴的第一個毀滅性創造是計算機網絡和通訊兩大領域融合的深化,原先由傳統電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構筑的產業壁壘最終在蘋果領導的智能移動終端革命中土崩瓦解。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有希望看到電視>>>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xie/20121229/11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