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 (記者 于麟) 當中國人對人民大會堂的黨代表們手拿iPhone習以為常時,美國人卻在小心的評估華為手機能否在白宮使用。
IT商業新聞網獲悉,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布的報告稱,華為可能威脅美國國家通信安全。
虎嗅網對造成美國人神經如此緊張的原因進行了總結,主要包括:帶有“敏感”信息的出身、涉嫌“偷”的污點、觸動美國本土科技巨頭的利益。但虎嗅對副標題中承諾回答的問題“這些觸點對其他的中國公司走向海外有什么可引以為誡的?”并未回答。
而事實上,中國政府和企業已經用過去的經歷和經驗找到了答案:誡不了!
在由代雨東著的《商業主權論》2002年5月被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時候,或許作者還找不到有比華為入美遇阻這樣經典的案例。代雨東在目錄中列出的“商業開放喚醒商業主權意識”、“商業主權的歷史警鐘長鳴”、“商業主權是實現國家主權的重要手段”、“科技主權是商業主權的先導”、“ 商業主權是經濟主權的主導支柱”等各項討論話題,條條都能拿“華為入美遇阻”作為真實實例。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就華為、中興通訊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調查舉行公開聽證。
為了尊重作者版權,請原諒IT商業新聞網未引用著作內容,但通過目錄,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商業主權概念的大概輪廓。
美方提供的報告稱,根據可用的機密和非機密信息,我們不能相信華為和中興未受外國政府影響,也不能相信他們不會對美國和美國的系統構成安全威脅。
對此,華為方面給予了堅決回擊。
華為表示,該委員會提供的報告“充滿了傳聞,未能提供明確的信息證明委員會的擔憂是合理的,該報告的本質和目的是阻撓中國公司進入美國市場,阻礙競爭。”
而實際上,華為還找出了美國相關報告的最大漏洞,即“雙重標準”。
華為認為,這個報告根本就沒有關注ICT行業所面臨的挑戰。幾乎每個ICT企業都在全球進行研發、軟件編碼和生產,共享同一個供應鏈,網絡安全挑戰超越于某個公司或國家。而委員會的一切活動和努力似乎都指向一個事先已確定的結果。
最終,華為將美方的報告定位為“危險的政治干擾”,而實際上這已經代表了美國正在對中國進行“商業主權侵犯”。
相關鏈接
美政府:“冷戰”舊病復發
IT商業新聞網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在公開的所有信息中,多表現為一個常規的、合法的、官方承認的機構,但從百度上搜索該機構的結果看來,該委員會在簡體中文網頁的新聞中,只和華為與中興發生過關系,而未有與除上述二者以外的中國公司有過牽連。但由此產生的疑問是,若是一個常規運行的(甚至在現在來看權重在美國議院中也不小的)行政性機構,怎么只和一個國家的一兩個公司有事務往來?
華為:撇不清的“黨支部”
所謂“私企黨支部”的正式學名為“非公有制企業黨建”。人民日報此前一篇標題為《切實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發揮黨組織作用》的文章中解釋,非公企業黨組織是黨在企業中的戰斗堡壘,在企業職工群眾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在企業發展中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明確“兩個作用”,旨在引導非公企業黨組織緊緊圍繞生產經營管理開展黨的活動、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企業貫徹落實,切實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組織帶領黨員群眾創先爭優、彰顯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進性,引領建設先進企業文化、培育積極向上的企業精神。
推薦閱讀
據了解,以TCL為代表的國內面板企業正在申請提高面板進口關稅,業內均預計明年年初面板關稅就會上調,這樣國際面板企業的競爭力將明顯縮水,此時國際面板企業放出漲價、供不應求等言論就是為了影響國內整機企業,讓他>>>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為入美合情合理 中國商業主權不容侵犯
地址:http://www.geekbao.cn/a/xie/20121229/11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