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28年后,聯想終于觸摸到了PC行業第一的寶座。雖然PC行業在過去數十年的摩爾定律中不斷變化,但做為第一家中國企業登頂PC行業仍然具備符號化意義。不過對于聯想來說,更重要的是保持后PC時代的競爭力。
在IDC和Gartner的第三季度PC全球份額報告中,IDC稱聯想仍比HP少出貨13萬臺PC,而Gartner則表示聯想已經首次超過HP。雖然數據引起了多方的爭執,但聯想成為全球最大PC廠商只是時間問題。
收購和國際化超越對手
“雙拳”戰略是聯想攻營拔寨的利器,即在新興市場保持進攻,允許少量的用利潤換取份額,而在份額超過兩位數的市場采取保衛戰略,保有份額的同時賺取最大的利潤。
從2008年的危機以來,聯想過去十四個季度的PC銷量領先前四大PC廠商。聯想迅速增長的同時是行業對手的集體萎靡不振和整體的下滑。而聯想所依靠的正是收購和國際化的戰略。
可以說在柳傳志復出、楊元慶重任CEO之后,聯想才充分吸收了當年并購的IBM PC事業部,至少是花了4年多的時間才從收購資產到學會國際化運作。而這之后,聯想加快了并購的速度。
2010年至今,聯想并購了NEC PC業務,使自己在日本的PC市場排名第一;收購了德國Medion公司,并通過挖角前宏碁CEO推動歐洲市場份額前三;前不久還收購了巴西一家PC廠商,打算深挖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
除了收購外,聯想在全球業務的自身增長速度也超過了整體市場。在印度、俄羅斯等國家,聯想的份額迅速上升到了10%以上,而在美國,聯想也宣布建設生產線加強生產工藝。
如同2009年時任聯想集團董事長的柳傳志向網易科技所說,聯想不甘心只居于PC第四,成為PC市場的領導者是未來的愿景。
第一的符號化意義更重要
如何正確的看待這個第一對聯想來說更為重要。所幸聯想內部對此較為冷靜。
CEO楊元慶表示,“無論是否取得第一,兩家調研公司的數據都再次表明了聯想持續而強勁的增長勢頭,同時也證明我們的成功模式仍然在發揮作用。
聯想中國區總裁陳旭東也表示,。不論是第一還是第二,其實對我們來說并不重要;我們相信,憑借清晰的戰略、創新的產品、強有力的執行以及業界最佳的、多元化的團隊,聯想成為全球PC市場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將指日可待!”
渴求第一,但同時把第一當作一個新的起點,這是楊元慶今年4月在美國誓師大會上表達的主要觀點。同時,這也是聯想內部激勵員工的一個符號。之前聯想高管曾提到,聯想很早就在準備這場登頂的慶祝派對。
業內評論人士曲曉東也表示,這次新聞的發布具有符號化的意義,祝賀聯想的多年努力。
對于份額來說,排名里更為實際的意義是規模效益,主要包括更強的產業鏈議價能力、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現在看來,不管IDC和Gatner數據誰更準確,聯想和HP的差距都在毫厘之間,份額對產業鏈的實際意義差別不大。
后PC市場的冷淡 行業對手轉型
不少評論認為,聯想登頂的不是當初那個PC市場,這已經成為了后PC時代。
數據顯示,2012年第三季度PC行業整體同比下滑8.3%,是2001年以來的最大跌幅;氐蕉皇兰o初,一臺上萬元的筆記本電腦和現在不到4000元的超極本讓企業的利潤率出現大幅度下降。這也讓多家對手紛紛轉型。
IBM正是第一家轉型的企業,它更為徹底的將PC業務賣給了聯想,然后“大象跳舞”般地沖向解決方案市場。戴爾、惠普都在不斷加速解決方案廠商的轉型,而PC業務,更多的是一個規模量。宏碁曾一度有機會沖擊行業第一,但上網本的衰落讓董事長王振堂有點措手不及。
在戴爾、惠普沖向企業級市場時,消費類市場也開始了轉變。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火熱轉移了消費者之前對PC市場的熱情。
如果算上平板電腦,蘋果早已超過HP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腦廠商。雖然之前PC廠商不愿接受這一事實,但之后等到眾多廠商推出Win8平板的變形筆記本時,這一市場也就必須和iPad正面交鋒。
聯想同時也在加強移動互聯市場的進步速度。在中國市場,聯想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有著不錯的成績,不過這還需要加快在全球市場的渠道建設。
在后PC時代,連微軟和intel這樣的巨頭都感受到了競爭的危機,聯想這個新科狀元就有更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了。
推薦閱讀
臺灣Digitimes網站報道稱,iPadMini的生產出現延期,這意味著該產品的推出將要等到10月份以后。實際上,iPadMini這樣一款產品是否存在仍沒有得到證實,因此這些傳聞的真實性均有待觀察。 北京時間10月12日早間消息,>>>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xie/20121229/114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