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美眾議院的報告指控華為、中興的電信設備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一時間輿論嘩然,無論是媒體還是分析人士都有意無意地說背后的“黑手”是思科。難道真是這樣嗎?思科從中受益是無疑的,但如果就這樣判定是思科在背后作祟也過于武斷了。為何這么說?其實很簡單,人人都知道思科和華為是競爭對手。思科CEO錢伯斯此前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就表示,“我們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將會來自中國,現在來說,那就是華為。”因此把矛頭指向思科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思科都知道有這種潛在的影響力和不好的品牌美譽度,還會去做這種事情嗎?思科不進行美國之外的發展了?把競爭對手摒棄在美國市場之外,表面上是給思科帶來機會,但有可能讓思科失去其他的競爭機會,進而在全球更大的市場上令人詬病,思科得不償失的。故此判定思科背后作祟過于簡單化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華為、中興難以進入美國市場呢?其實也很簡單。美國政府和政客的一貫伎倆,就是借助商貿活動達到政治訴求。類似的情況有很多,包括蘋果和三星之間的訴訟也是如此。當然,那是蘋果對三星的打壓。此次華為、中興受阻事件思科無疑是躺著也中槍。這其中思科也不過是被利用的一顆棋子罷了。
其實思科和華為的競爭由來已久,雙方也進行過官司的訴訟,如果思科不敢正面華為的競爭顯然也不符合常理,畢竟思科本身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技術能力還遠沒有到不敢和華為硬碰硬的地步。如果真的雙方在技術、市場方面有沖突,那么最直接的結果是官司之虞了。思科也沒必要在美國政府間做這種主導,何況思科有這么大的能力影響到美國眾議院嗎?事實上,對于美國之外的市場,思科更在意。有數據顯示,中國是思科在全球增長最快的區域市場之一,像其他的跨國公司一樣,思科非常重視中國的市場,尤其是互聯網市場的迅猛發展。如今思科的通信設備廣泛進入中國的商業、教育、政府和家庭通信市場。如果真的思科在美國市場“干預”華為的話,不怕中國市場的“報復”嗎?很顯然思科不會那么傻。
因為存在著牽連的利益,人們很自然地想到思科是不是做了什么,一切顯得似乎很符合邏輯推論。其實,我們也看到,有來自美國的專家表示,“在頻繁使用‘國家安全’的名義下,美國希望謀求的經濟利益顯然不僅僅局限在一兩個企業身上,有跡象顯示,美國正在收緊中國在美投資的步伐,在不確定的國際經濟環境背景下,美國利用政治手腕在經濟領域的角力將變得極為正常。”
在全球的競爭對手面前,通訊公司一直遵守之間公平公正公開的商業競爭原則;現階段,思科還沒有必要利用非商業手段應對來自華為的競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希望走出去,但是一些國際勢力一直在擔心著中國企業的崛起,也害怕這股力量沖向世界,因此處處阻撓。對于我們的企業來說,面臨的局面是復雜多變的,困難也是明顯的。中國企業應該更多的了解國外的政治經濟環境,做好充分的企業本地化的相關決策及方法,應對來自各個方面的質疑及阻攔,這也是任何一個國際化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包括三星在內都是如此,專利打壓、各方面阻撓都會存在。技術進步,本土化布局都是國際化道路上必須考量的因素。
推薦閱讀
中國企業面臨的質量管理現狀是:質量管理基礎雖好,但仍以事后檢驗控制為主,質量和研發設計兩層皮;大量的質量數據以紙質記錄、分散保存在各個環節,無法保證完整性和連貫性;數據處理方式過于簡單,未能進一步發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小刀馬:思科躺著中槍,真是你嗎?
地址:http://www.geekbao.cn/a/xie/20121229/11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