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是新興行業,是傳統金融行業的重要補充,更是我國新經濟新金融的重要內容,從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開始,一直備受關注。發展至今,互聯網金融經歷了歡喜與悲傷,其中p2p網貸作為其重要分支領域,也歷經了眾星捧月,到如今的飽受爭議,隨著監管加碼,很多p2p平臺也噤若寒蟬,在行業中繼續戰斗或者離場。

仔細算算,自2015年底網貸暫行辦法落地至今已有半個年頭,從5月開始悄然而至的互聯網金融全國整治活動并不單單因為前段時間的多個違法經營案子,而是2016年中的一場對各項監管政策的執行成果的初步驗收。
央行也在前幾日召開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摸底排查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除了分享與總結工作經驗,同時也敦促未開展摸底排查的省份加快進度,并成立專門機構、抽調專人開展工作,旨在說明年中已到,各地方省份要抓緊時間行動起來,不要誤了整體進度,趕緊全面拉開淘汰賽的序幕,進行第一步摸底排查篩選。
對此,手投網CEO楊清華認為,“網貸暫行辦法內容規定,會給p2p十八個月的過渡期,如今我們已走過了三分之一,目前全國范圍內的互聯網金融整治工作,或許是對監管成果的初步驗收,這可能只是監管驗收三部曲的第一步,網貸的淘汰賽才剛剛開始。”
關于本次淘汰賽,整治方案規定了排查內容,主要包括:平臺成立時間、經營范圍、員工數量、高管人員、股東背景、業務模式是否為p2p、平臺交易量、是否設立資金池、貸款余額、平臺壞賬率、貸款上限、貸款方式主要是質押還是抵押、投資人比例等等,各地方雖有具體實際情況,但排查內容大同小異,最終結果應該能夠淘汰掉一大批問題平臺與劣質平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隱患。
與此同時,各地方也從多方面加強監管力度,上海證監局印發的《關于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確列出6項為非法活動,其中3項與p2p有關,指出期貨公司不得以自有資金投資p2p平臺銷售項目;期貨公司資產管理產品購買方,將期貨公司資產管理產品放到p2p平臺進行份額拆分銷售,為非法活動; 期貨公司子公司設立p2p網貸平臺,或者期貨公司以自有資金參股設立p2p網貸平臺,為非法活動。從其他領域,劃定了p2p平臺的股東背景、經營內容等,達到內外監管的效果。
如若所料,未來還將迎來排查第二部、第三部,現在只是淘汰賽開始的第一步,p2p平臺需不斷加強整改積極性,積極調整,向監管靠攏。
推薦閱讀
今年是“網紅”泛濫的一年,這兩天恰逢高校學子人生最后一場不看顏值的考試——高考,這不,語文高考作文也躋身“網紅”之列,簡直火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金大規模摸底排查:網貸淘汰賽才剛剛開始
地址:http://www.geekbao.cn/a/shuju/30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