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運營成本越來越高的時期,電子商務逐漸成為人們開拓市場不可或缺的必備工具,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滲透到這個領域。然而就目前市場來看,電子商務在傳統企業的眼中猶如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電子商務市場穩定增長
隨著互聯網發展的日趨成熟,電子商務低成本、高效率、跨時空等優勢吸引了眾多企業和個人的目光,尤其是在今年淘寶、騰訊、京東、際通寶等知名互聯網平臺爭相打造開放平臺之際,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深刻的意識到了電子商務的重要性,紛紛加入其中。近幾年的國內電子商務,可謂發展得如火如荼。
據際通寶(http://www.gtobal.com/)最新消息數據表明,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在2011年第三季度的交易規模達到1.8萬億元,較2010第三季度同比增長了47.6%,較2011第二季度環比增長9.1%。其中B2B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到34.8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8.0%,較去年同期增長40.3%。
其他各細分領域也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C2C(不含C2C推出商城)的增長為9.4%,B2C增速較C2C增速高,B2C(含C2C推出商城)的增長率達到19.5%。傳統企業和個人的積極加入,為我國電子商務的穩定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傳統企業口中的“雞肋”
電子商務發展至今,強化品牌意識的電子商務交易正被越來越普遍地應用。大多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都通過投入巨資,招聘業內的技術、運營等專業人才,開設專門的電子商務部門,自己負責網上交易平臺的搭建和運營管理。
而像中小企業商戶們則大多集中在類似于淘寶商城這樣的網店平臺之上。當聚集了眾多企業時,就形成了傳統產業的產業集群及規模效應。但當企業運營效率越來越高、客戶量越來越大的時候,客戶數據管理和話語權缺失等問題就凸顯了出來。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不太熟悉電子商務的傳統企業自己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的風險很大,不僅投入大、產出周期長,而且在網站平臺的技術和運營推廣層面有較高的要求;“寄居”的話,就沒有話語權。怎么選擇,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和缺憾。
就目前來看,傳統企業要把電子商務做好很難,像美邦就在日前宣布徹底退出電商業務。不過美邦方面強調剝離并不是放棄電商業務,并預留了一條給人感覺“雞肋”般進可攻退可守的路子:接手的美邦控股母公司上海華服將繼續運作該網站以及美邦其他電子商務業務,而一旦這些電商業務擁有了持續盈利能力,美邦享有并購重組的優先權。
如何擺脫這種雞肋命運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句話用在電子商務領域同樣適用,互聯網基因缺乏的傳統企業電商之路如何搏出位,就得靠膽大入主電商。不過不是盲目的膽大,而是有選擇性的、經過理智判斷后的膽大。
面對眼下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www.geekbao.cn)的尷尬局面,目前行業各方面都在想法設法開創新的商業模式,像際通寶推出的行業網站連鎖加盟模式,在成本和效率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被互聯網業內人士和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所看好,為企業做電子商務提供一條不錯的道路。
推薦閱讀
隨著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繁榮發展,眾多的風投機構、創業團隊、商貿公司、知名品牌紛紛加入其中。憑借便利的購物方式、豐富的產品內容和超值的優惠價格,網購已經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可,并在人們消費生活中占據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淺談:電子商務 如何擺脫雞肋的命運
地址:http://www.geekbao.cn/a/shehui/20111027/1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