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卡脖子’難題一個抓手之一,就是要大力培育“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而精選層(或稱為,北交所)有望成為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主陣地。
雖然這個結論下得有點早,但已經有這種趨勢,部分數據支持上述描述。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66家精選層掛牌企業中,有31家公司拿到各級政府頒發的“專精特新”證書。
而從后備軍看,目前創新層和基礎層中,還有大量“專精特新”企業。今年入選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有424家為在掛牌或曾掛牌新三板,目前仍然在掛牌的企業達到213家。
近半數精選層企業均為專精特新“小巨人”
大力培育和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已經在今年7月份上升為國家戰略,有關部門表示,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將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領航企業作為政策支持發展的重點之一。
而精選層或新三板有望成為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主陣地。據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66家精選層企業中,有31家獲得了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占比接近1/2。富士達、泰祥股份、萬通液壓、云創數據、觀典防務、德瑞鋰電、星辰科技等13家企業拿到工業和信息化頒發的專精特新“小巨人”證書。流金歲月、創遠儀器、三元基因、德源藥業等22家企業獲得了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其中,星辰科技、五新隧裝、觀典防務、潤農節水等四家企業既獲得國家認定也獲得省級認定。
縱觀整個新三板,“專精特新”企業數量更多。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自2018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行動啟動以來,累計共有4921家企業獲評為“小巨人”,其中有783家為新三板掛牌公司及曾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占比達到16%。工信部2021年7月19日公布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有424家為在掛牌或曾掛牌新三板,目前仍然在掛牌的企業達到213家。
上述“專精特新”企業的質地都不錯,北交所宣布設立后,精選層(北交所)吸引力大幅提升,這些企業有望成為精選層(北交所)后備軍。
PE集中在33倍左右
“專精特性”企業扎堆精選層,他們在資本市場表現如何?從市盈率來看,這些企業估值并不高。
據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統計,截止到2021年10月13日,3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的企業,市盈率中位數在33倍左右。其中,最高為貝特瑞,靜態市盈率達到148.7倍,觀典防務和三元基因分別以102.85倍和81.4倍位居第二三名。市盈率超過50倍有富士達、創遠儀器、長虹能源、德瑞鋰電以及星辰科技。
目前,創業板平均PE為56.43倍,科創板為67.41倍,從投資角度看,潛力還是比較大。
研發費用明顯高于精選層企業
“專精特新” 企業就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工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在研發上都有自己特色。因此,這些企業研發能力都比較強。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31家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2021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中位數是979.1萬元,沒有拿到“專精特新”認定的精選層同期研發費僅為666.9萬元。換句話說,專精特新精選層企業上半年研發費比非專精特新精選層高出47%。
如果與其它新三板企業相比,“專精特新”企業優勢更明顯,今年上半年新三板掛牌企業的這一數字則是265.7萬元,僅為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的36%。
推薦閱讀
控匯股份進入精選層輔導期 今年上半年營收9280萬元增長33%
10月13日,新三板創新層公司控匯股份(839418)進入精選層輔導期,輔導機構為長江證券,公司2019年、2020年業績符合精選層財務標準二。今年上半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精選層或成為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主陣地:半數公司拿到證書
地址:http://www.geekbao.cn/a/pk/31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