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新秩序:90%的PE機構或將被淘汰?
潘溈 上海報道
2012年4月27日,投中集團年會在上海舉行,主題為“構建PE新秩序”。 賽富亞洲創始管理合伙人閻焱、中科招商董事長單祥雙、復星集團首席執行官梁信軍先后作主題演講。
在2012年這個公認的PE行業“拐點年”,到會的業內人士亦格外多。內人士表示,在美國市場,PE和二級市場價格倒掛;A股市場,PE退出回報率一再下降。從現在開始,PE將VC化;PE將專業化以降低競爭度;5-10年后,今天的PE機構或有90%將消失。
PE業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
IPO作為大中華區PE機構最重要的退出渠道,發行價和二級市場股價的表現,幾乎是PE行業的晴雨表。
據羅仕證券董事總經理馬峻觀察,從2010年1月到今年4月,有56家內地企業在美國上市。截至4月底,有11家的股價還在發行價之上,30家股價只是發行價的一半,10家股價不到發行價的20%(如圖)。這些企業目前的市值,較比PE機構對它們最后一輪的估值還要低。
這其中,市價不到發行價一成的麥考林和新高地科技都是紅杉資本投資,市價較發行價跌去65%的學大教育,為鼎暉創投投資。
永宣創投總裁馮濤直接指出:“這個很明顯地證明,我們這個行業平均進入的估值太高了。順便補充一下,國外的PE和國外的上市倒掛非常嚴重,我承認,40%-50%。”
這就是說,現在的美股,投資人在二級市場上買的股票,比通過私募股權投資的價格要便宜。如果這樣,投資人為什么還要把錢交給PE、VC基金去投資?
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甘劍平認為,一級市場的基金拿到錢后會持續投資,投資企業后持有很長時間,這一市場又沒有做空體系,所以反應會慢一些。一般來說,二級市場對價格的反應更快更準。他認為,很有可能是二級市場并沒有整體低估企業的股價,而是一級市場高估了。背后的原因自然是過去幾年,進入VC行業的錢太多了,造成VC去投資企業時,給的估值普遍過高。
相形之下,A股市場的情況稍好。根據投中集團統計,到今年一季度,VC、PE投資的企業IPO,其賬面回報率已經降到了3.7倍,去年的這個數字則是10倍以上。
同創偉業董事總經理丁寶玉算了一筆簡單的賬,PE行業投資的企業上市率為20%時,賬面平均回報為5倍時,恰好到盈虧平衡點。“回報倍數不到5倍的情況下,意味著你上市要到40%-50%的成功率,你才可以不賠本。”
這些簡單數據,告訴每一個從業人士:PE業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
人民幣PE基金 VC化的瓶頸
在兩三年前,創業板剛開板及其后被瘋狂追捧時,行業內常提到的一個趨勢是:VC基金PE化。
當時行業里比較有共識的是:很多人民幣基金名義上叫“xx創投”,但他們投資的項目實際上都是成熟期以后,很多主要就是pre-IPO投資。隨后,不少外資機構也加入這一陣營,紛紛募集人民幣基金,投資相對晚期的項目,包括pre-IPO項目。這就是VC機構PE化。
德同資本管理合伙人田立新指出:“其實以前做PE也是沒有辦法,包括我們自己的人民幣基金,為什么?(人民幣基金)三年投資期、兩年回報期,再加上兩年,你讓我做什么?我多做兩年,基金就到期了。”
去年,pre-IPO、成熟期投資的價格居高不下,競爭激烈之下,不少機構都宣布,并且直接向前走:即投資中早期項目。這被稱為“PE機構VC化”。
但這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人民幣基金大多期限較短,常見的有5+2,更激進的有3+2(即5年或3年投資期+2年退出期)。這樣的期限下,那些希望VC化的人民幣基金合伙人,如何向他們的LP交代?或者說,如果向新募集基金進行VC投資,能否找到接受基金存續期為八年、十年的LP?
而中國很多LP,尤其是個人LP,很多都是在創業板造富效應下進入這一市場,他們希望最好兩年投資完,三年就上市退出。如果一個基金五年才賺錢,對于他們就很難接受。所以,雖然很多基金的合伙協議是5+2,但當初這些基金的GP團隊去募資時,卻是向LP承諾兩三年投資完,再過一兩年實現IPO。
諾承資本合伙人王東亮指出:“很多機構FOF愿意投一些期限長的人民幣基金,作為資產配置中的一種。比如鐘鼎創投、北極光創投的募資都還不錯。這些基金的GP團隊都是一直做早期基金的,基金
風格的一致和延續性是LP考察的重要因素。以前做PE的要轉VC,相當于放棄自己的優勢,做這樣的轉型,它的投資邏輯轉得過來,它的團隊跟得上嗎?這些都比較難。”
但還是有原本做PE的基金募集資金做VC。比如同創偉業今年3月成立了第一只中早期創業投資基金,達晨創投也剛成立早期基金。
達晨創投總裁肖冰告訴記者:“我們新成立的早期基金,就是十年期的。規模不大,是2.5億元。主要的LP是我們以前的LP,另外上海市政府也有出資。這也是我們應對市場變化的一個動作。”
王東亮指出,很多投資中早期人民幣VC基金的LP,多已投資過其他PE基金。比起從未做過LP的投資者,他們更難被忽悠。所以,人民幣基金將有一個趨勢:無法后續募資的GP團隊將退出這一市場,不能接受期望回報率降低及流動性安排的“短線”或“散戶”的LP也會退出,經過調整后的人民幣基金市場,將更加理性與成熟。
90%的PE機構會消失?
在一個圓桌會議上,主持人TPG合伙人黃晶生拋出一個問題,10年后,“活躍在市場上的這些基金管理公司,到底是只有現在數字的50%,還是只有現在數字的30%?還是只有現在數字的10%?”幾位PE人士的答案,悲觀的認為只有10%,樂觀的認為是30%。
而單祥雙更悲觀的說:“我們現在PE行業上萬家機構將會在5年內消失90%。”
這一觀點并不新鮮。大概一年之前,PE行業最輝煌的時刻,就有業內知名投資人看到潛在危機,指出5年內50%的投資機構會消失。今天,身處其中的人,如此觀點一致的認為,今天大部分投資機構會消失,可見未來五年,這一行業洗牌之激烈。
肖冰的觀察是,洗牌正在進行。他告訴記者:“我發現競爭在減弱。現在價格比以前低了,且有些項目開始沒人搶了。之前跟我們搶項目的機構找不到了,搶得特別兇的機構見不到了。而且我發現,我們招人比以前容易。以前我們想多招優秀的人,但好多都不符合我們的要求。但現在,很多中小機構不行后,里面的人才會出來找工作。有的以前在別的機構做中高層的人,也愿意來我們這里做投資經理。”
除了有些機構已經名存實亡,不再出來搶項目,因而競爭度有所降低外,業內人士多認為,基金專業化是降低競爭的一個辦法。
推薦閱讀
吳曉鵬 多年來,摩根大通在華爾街銀行巨頭中都以謹慎著稱,其CEO戴蒙也被譽為“華爾街之王”。 但該銀行10日披露的一起交易意外巨虧20億美元,不僅嚴重影響摩根大通的聲譽,而且很可能沖擊全球銀行業,對全球經濟和金>>>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kandian/20120512/5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