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詠
5月9日,中國證監會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名單。
包括日本瑞穗投信投資顧問公司、韓國東部資產運用株式會社在內的五家外資機構,在4月份獲批QFII牌照;其中最晚的一家為英國瀚森全球投資有限公司,獲批時間為4月28日。
截至當月月底,已經共計有163家海外機構獲得這一資格。但有跡象顯示,監管部門放行QFII的速度還在加快。
此前的5月8日,證監會基金監管部主任王林在杭州透露,當前獲得QFII牌照的海外機構已增加至166家,新增機構包括淡馬錫旗下富敦資金管理有限公司等。王林補充稱,目前全部QFII累計盈利合計1516億元。
只是,面對QFII市場的火熱局面,海外中資機構卻因其身份所限,只能“望洋興嘆”。
在剛剛結束的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上,多家券商就為此聯手呼吁,希望能允許中資機構享有與外資機構同樣的美元QFII額度,讓中資機構在爭取境外客戶投資中國的業務時具有等同的競爭能力。
中企求變
沒有人質疑一紙QFII牌照的魅力。
“外匯局已批準133家QFII累計251.93億美元投資額度。還有33家獲得QFII資格的境外機構正在申請首批投資額度102.5億美元,37家已在境內投資運作的QFII在申請追加投資額度125億美元。”8日,王林在杭州出席2012年海外中資股投資策略研討會時表示。
自2003年問世至今,QFII已成為海外資金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主要渠道。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累計已有39家QFII現身130只個股的前十大股東名單,累計持有52.84億股,對應市值達到627.54億元。
具體到個股上,被QFII看好的無一例外是興業銀行(601166.SH)、北京銀行(601169.SH)、華夏銀行(600015.SH)等被管理層力薦的藍籌股。
尷尬的是,早已“走出去”的中資機構卻始終無緣這一盛宴。
“我們不止一次接待過咨詢QFII額度的海外投資者,卻只能跟他們說抱歉,沒有。”一家香港中資券商負責人對記者抱怨,“其實和拿到牌照的境外機構相比,我們對內地市場反而更有天然優勢。”
也有在港券商人士透露,過去幾年來,海外中資機構一直在努力爭取QFII平等待遇。
5月7、8日召開的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上,這一話題再度被擺到臺前。
“允許中資機構享有與外資機構同樣的美元QFII額度”,在中國券商如何“走出去”的分會場上,中信證券副董事長殷可在代表行業總結發言時直言不諱。
知情人士透露,參會券商代表還呼吁QFII額度和產品審批應向中資境外券商傾斜;認為目前設置的QFII資格門檻較高,建議對中資境外券商適當降低門檻,授予他們QFII資格,以利于他們獲得境外機構客戶。
5新丁加盟QFII擴至163家 海外中資機構聯手求分羹
QFII松綁
清明小長假期間,證監會曾宣布新增QFII投資額度500億美元,從而使總額度擴容至800億美元;此舉一度被視為對A股的重大利好。
QFII持有人也已躍躍欲試。
韓國央行隨即在4月底宣布,將在今年7月前,用完其在1月所獲批的3億美元投資額度;此外,該行已從4月24日起投資人民幣政府債券,投資上限為200億元人民幣。
根據以往經驗,QFII額度的增加將帶來海外中國基金的募集,為A股引入更多資金。“為鼓勵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市場進行長期投資,證監會已放寬QFII資格申請限制。”證監會基金監管部主任王林表示。
對于渴望分食QFII的中資機構而言,自然也不甘落后。“幾位券商代表在大會上交流時建議,應進一步完善QFII制度。”券商創新發展研討會結束后,一與會代表對記者表示。
記者獲得的海通證券交流材料顯示,該公司對當前的QFII制度提出了四項意見。
具體包括,建議對QFII放開套利和投機業務;試行QFII參與融資融券業務;試行QFII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服務;以及降低QFII申請門檻,如資產規模從現行的50億美元降至25億美元,商業銀行排名亦降至前500名,并適當允許對沖基金、私募基金參與。
此外,還有券商呼吁擴大QFII投資標的,將股權融資納入其投資范圍;認為此舉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推薦閱讀
楊穎樺 5月9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落實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有關事項的通知》,市場期待已久的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制度再次得到推進。 事實上,市場上一直有聲音認為,證監會在近期一系列的表態和動作中,呈現出了>>>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kandian/20120510/58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