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堵車那一幕幕》
一. 想當初北京市進入“汽車城市”時,都在歡呼、高興,北京快進入“小康啦”。誰也沒有仔細考慮城市規劃建設怎樣更好的適應汽車數量猛增的需要。我認為汽車多是堵車的第一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根據目前的汽車數量,還不應該有目前的堵車情況 。
二. 城區的經濟利益和規劃部門的短期利益是堵車的原因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皇城北京是應該很好的保護起來的,由于歷史原因把古城破壞了,如果當初另建一個新北京城,也不會是現在這樣子。市政府想部分恢復古城,那可不容易,估計需要100多年的時間。現在什么都以經濟利益為重,各區有關部門都想多掙錢呀,那還想保護古城。老城區不斷的拆遷,把居民分散到郊區居住,騰出地方來蓋高檔寫字樓。城四區的人口不但沒減少,人口密度還增加了。高檔寫字樓的白領都有錢買車,早晨四面八方車都集中向城里開,下班時又從辦公集中區向外走,你說能不堵嗎?規劃部門是聽喝的,上級怎么說,他就怎么規劃,那還管長遠規劃。只顧眼前利益了。
三.道路設計和綜合治理交通能力差。
道路設計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發展,有的立交橋建了拆、拆了建,多次反復。德勝門外進京的道路由于設計原因,每天都堵的一塌糊涂。京開高速是四車道,新發地鐵路橋是三車道,車到這兒肯定會堵車。也許是“鐵路警察,只管一段”,建京開高速的單位管不著鐵路橋那段,沒轍。在北京這種情況很多,比如南四環花鄉橋由西向東出口進輔路,直行和右拐公用一條車道,而大部分車向右拐,只要一輛直行車等紅燈,后面就壓了大量的右拐車。如果道路加寬,增加一條右拐道路,堵車就緩解了。但是要加寬道路可能要經過城建、環保、規劃等眾多部門,可就麻煩了,因此應有一個“交通道路綜合治理部門”。有這樣一個部門就可以綜合治理某些堵車的路段、路口,比如需要占一些便道、移一些樹木花草,都可以一次性解決。我非常欣賞西單路口平面立交設計思想,我認為應該把這種設計思想延伸。比如,西南四環的看丹橋前后有三四個橋洞,左拐車輛造成堵車,經常把車堵到主路上造成四環大面積堵車。我想是否可以在橋洞路口只能直行,從前面的橋洞掉頭回來再向右拐,這樣會好些。當然對道路還要改造一下。另外一位臺灣朋友提了一個建議:“建高架橋。”比如從麗澤橋到蘇州橋建高架橋,六里橋、蓮花橋、新興橋、航天橋的車只能上高架橋不能下橋。這樣三環上的車和穿行三環的車都會順暢一些。總之二環路內別再集中建高層、高密度人口、高密度大廈啦;規劃部門您搞規劃時看長遠一些吧;給交通綜合治理部門更大的權利吧;給交通警察更大的發言權吧。
四.好學校相對集中造成的堵車
我有一種感覺,當學校放寒暑假時,路況好多了。現在小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都想給孩子找一個好學校。而好學校都集中在北城,于是早晨開車從南城去北城送孩子上學,下學還要接孩子回來。如果房山、大興、門頭溝、通州等等遠郊區縣都有十幾個好學校或分校,我想早晚高峰的堵車也會好一些。
五.早晚上班高峰車多是正常現象
大家的上下班時間相對集中,就像驚蟄一樣都一起爬出來上班、上學、辦事、做生意、社交,路上的車多一些是正常的,只要車的時速20公里以上就應該不算擁堵。如果早晚車多,平時路上車很少,那么修的這條路就是資源浪費。
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由于早晚高峰路上的車多一些,有關部門就出招“限行”。實際限行是限止普通百姓開車出行,有錢人是不怕限行的。每周限行一天,有錢人買兩輛車;限行三天他買四輛車,無所謂。限制的永遠是普通老百姓。怎樣讓普通老百姓自覺自愿的限行、高高興興的限行、毫無怨言的限行,就要用焦裕祿的一句名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市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官員每周限行開私車、限止坐公車一天。這天領導們坐公交車上下班、坐公交車外出辦事,體會一下靠車出行工作、辦事、掙錢的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這樣才能更好的制定治堵政策,這樣才能為普通老百姓做出一個“限行”的好榜樣。
推薦閱讀
11月9日,團省委在北京舉行了共青團河北省委駐北京工作委員會成立儀式,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河北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劉忠昌、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劉震、共青團河北省委副書記梅世彤、共青團河北省委副書記張>>>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北京“車輛擁堵”摻不忍睹
地址:http://www.geekbao.cn/a/kandian/20101121/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