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老板你閃開,董小姐跟雷布斯才是一對完美CP嘛…”
格力一則公告稱擬收購珠海銀隆,伊要造車了——不想造車的手機廠,不是好空調廠。
兩年前,造車還是件神圣的事情,非汽車行業想加入絕對是個笑話。但隨著新能源汽車興起,門檻驟降,各行各業的大佬們和創業公司蜂擁而至,熱情擁抱這個新興市場。
論起互聯網造車企業,尤其樂視,發布會都開過N場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十足。格力跟樂視也是一對解不了的CP。無論是樂視還是格力,在造車之前都先造手機。
于是董阿姨甫一出來宣布造車,就有媒體歡快地高呼“繼手機之后,格力又模仿樂視造車來啦”。好吧,如果不是小米家的米斯拉一直沒有定論,董小姐和雷軍才是一對完美的CP呢。
制造業巨頭的格力PK娛樂業大亨樂視?私認為,董阿姨造車更靠譜,3個理由如下:
一、造車,得要狠有錢,顯然,董阿姨更財大氣粗
汽車行業作為一個典型的“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進入的最大壁壘就是資本。新進入者不僅需要具備雄厚的初創資本,還需要具備在項目過程中強大的持續融資能力。
在新能源領域早已布局多年的比亞迪、特斯拉或許對此深有感悟:一路披荊斬棘,多年煎熬,如今終于站到風口上,看似風光,然則革命尚未成功,心有戚戚。
賈躍亭資助的電動汽車創業公司法拉第未來,號稱將投資10億美刀在拉斯維加斯建設首個制造工廠生產“未來汽車”。但對樂視超級汽車項目的持續融資能力表示存疑,因為,窮。
賈躍亭在2015年進行高達100億人民幣的多次套現減持和股份轉讓,樂視對資金的渴望由此可見一斑。此外,法拉第的團隊目前僅550余人,而樂視超級汽車項目若想在2017年正式推出其首款電動汽車,并創造4500個工作崗位——這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0億美刀看起來很多,但對于汽車行業來說,這并不是一錘子買賣,后續需要填補的空缺更大。
作為國內家電制造業的龍頭企業,格力的資本雄厚毋庸置疑。有業內人士估計,格力此次拿下銀隆可能要花百億,不過對現金流800億的格力來說,錢完全不是問題。此量級的投資,對格力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格力自有資金投資就可以滿足,財大氣粗,可見一斑。
在資本層面,顯然,董阿姨,你贏了。
二、要論“造”,董阿姨更有發言權
樂視的“超級”二字是格外好用,但凡一個產品,冠以“超級”、“閉環生態”等字眼,頓時不明覺厲。這一招已經在電視、手機上驗證,同樣汽車也不例外。在這當口樂視造車已找到了Aston Martin,并推出來雙方合作的首輪成果,一輛搭載了樂視最新車聯網系統的Rapide S。
故事有了一個華麗的開始,結局難猜,現時并無法判斷樂視造車未來是成還是敗。而我們能看到的是,同走高端路線的特斯拉已陷入泥淖,前路漫漫。
炫麗設計的FFZERO1概念車雖足以吸睛,但其能原汁原味出現在市場上的可能性基本為零,基本上與量產無關。馬丁能給樂視的,頂多是汽車的外殼,外加各種技術轉讓,而電動汽車的根本,比如電動發動機,電動電池等核心技術,真的無能為力。
雖然和樂視一樣,空調和汽車分屬不同領域,進軍這一新領域也被大呼看不懂。
但是,格力非常務實地準備收購一家生產新能源客車的車企,從這一舉動看,董阿姨確是在跨界造車的這個潮流中“不走尋常路”。
而準備跟格力聯煙的銀隆新能源主營鋰電池材料供應、鋰電池、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及整車的研發、生產、銷售,實力不容小覷。2015年,該公司新能源汽車銷售訂單7000輛,產值達百億。
在2015年純電動客車產量排行榜上,珠海銀隆位居第七,顯然具備一定的競爭能力。若能獲得格力的資金、人才及管理經驗,其新能源汽車及電池產品的技術研發、品質提升、品牌營銷等方面都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董阿姨在今年初曾表示,“格力有電機廠、有模具開發、有成型的工藝,因此可以和銀隆新能源聯合開發”。董阿姨還說,格力收購珠海銀隆,是為了進一步把環保能源的技術融入到新的領域中去,“以后可能我們不僅是造一個環保能源的汽車,而是把兩者之間的協同合作落實得更好”。
面對各種跨界者對未來新能源車貼上的各種“互聯網”、“智能”的天馬行空,格力的發揮空間似乎不大,但或許相對來說是更務實。傳統家電制造業也在加速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格力正是其中的一個剪影。
格力具備市場競爭力和跨界的能力,強大的制造業背景和董阿姨在傳統制造行業中少有的創新意識,在對造車這碼事上,助力不少。
三、愛與責任雖然濫調,但董阿姨,還是值得期待
互聯網產業現時或很熱門,但制造業依然是社會根本。能代表“中國制造”的企業并不多,有華為,格力應該算一個。董阿姨不僅是一個行動主義者,她的思維方式和互聯網人也大不相同,當然,和汽車行業人也不同。
董阿姨在這次兩會期間說,上市公司要絕對保證股民的利益分配,一定要承諾對股民分紅,簡言之就是責任。
董阿姨還說,我們要真正去愛我們的消費者。我們應該“講誠信,不能忽悠消費者”。
雖然對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仍持有保留意見,覺得董阿姨掛在嘴邊的愛與責任有些老土,不置可否的同時,又心懷期待。
公開披露顯示,從去年9月開始,董阿姨自己陸陸續續買了約120萬股格力電器,金額約2000萬元。她又要求自己在退休之前絕不賣。而賈躍亭則是一舉完成了套現,時不時地股票停個牌,所謂關注投資人的收益,呵呵噠,目前并沒有看到。
簡言之,董阿姨的人品值還不錯。
但對董阿姨跨界造車之事,仍有兩個疑問。
Q1:步子太大,是否會扯著蛋?
雖然格力的制造業背景會作為加分項,但也是僅相較于涉足更淺更薄弱的互聯網界。董阿姨聲稱的格力有可以和銀隆新能源聯合開發的背景和技術,但還是不免有些讓人擔憂。
格力擅長的空調技術對于做新能源汽車并沒有什么幫助,目前所熟悉的產品和銷售流程與汽車行業也大相徑庭,所以進軍這一新領域是有風險的。
在這個離成熟還很遠的新能源車市場里,就像蘋果對手機的顛覆一樣,想象力和預見性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車企這么多,并不缺你一個。
Q2:擼一把就走還是切實沉淀?在這個號稱要顛覆一切現有格局的新行業,格力是否會打破“魔咒”?
格力之前,亦有不少家電企業看中汽車行業的高利潤,紛紛涉足但最終黯然退出。除了造車經驗缺乏的挑戰,新能源汽車產業雖然是當紅炸子雞,但目前產業鏈尚未完善,面對的是機會同樣也是挑戰。
按照產業規律,先機并不等于勝利,反而是早期涉足的一批企業中,只有少數能夠存活下來,大部分成為后來者踩踏的臺階(尸體),格力能否成為最終堅持下來的那個,目前并不好說。
另,目前外界亦有不少懷疑聲,認為董阿姨是出于沖“兩千億”的目標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高額補貼,方作出跨界造車之舉。
So,外來資本進入這一行業如果是本著切實轉型沉淀的出發點還好,如果是短期投資擼一把就走,對企業和行業的發展都很不利。所以:
“空調一哥格力是否能轉型成功?董阿姨這次能否打破魔咒?”
推薦閱讀
中國臺灣鴻海集團收購夏普的計劃,正在陷入更大的不確定性中,周二,由于盛傳鴻海集團要求大幅度降低收購價格,導致日本夏普的股價暴跌了6.5%。 綜合BBC、路透社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董明珠造汽車比賈躍亭靠譜的3個理由
地址:http://www.geekbao.cn/a/guandian/yejie/29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