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24券擔任臨時COO的投資方代表KK,意外地知道了公司創(chuàng)始人、CEO杜一楠的一封“與投資方宣戰(zhàn)”的郵件,在郵件中杜一楠還宣布免除他和負責財務工作的同事的職位。
投資方與創(chuàng)始人,本來是“同一根繩子上的螞蚱”,為何在不到兩年的合作時間內走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KK和他身后的投資方還未完全想明白這個問題。而杜一楠則認為投資方在團隊面臨死亡時見死不救,在看到有新的投資人有接盤興趣時又轉回頭談條件,盡顯“貪婪”本性。
再度梳理24券的起步、發(fā)展與融資、深陷危機的全過程,可以看到這不是一個創(chuàng)始人與投資人孰是孰非的事件,但足夠給投資人、創(chuàng)業(yè)者一些啟發(fā)。
投資方獲得公司控制權
今年8月,KK正式加盟24券出任COO,負責幫助24券進行業(yè)務、人員上的調整,以幫助公司盡快擺脫巨虧、走上正軌。在KK看來,自己所代表的投資方馬來西亞投資方與24券創(chuàng)始人之間合作關系一直不錯,而在5月杜一楠本人還曾主動向董事會群發(fā)郵件,希望KK全職加盟幫助公司。
KK的正式入駐,意味著24券已成為一家完全由投資方控制的公司。而據KK透露,早在投資方對24券追加投資時,投資方就已在董事會中占據多數(shù)席位。目前24券董事會共有5個席位,其中馬來西亞投資者兩席、新加坡投資一席、創(chuàng)始人兩席(分屬CEO杜一楠和公司前COO彭雷)。
不過,KK從沒有覺得投資方持續(xù)追加資金是為了獲得24券的控制權,“投資機構最愿意看到的是,給了錢之后能當甩手掌柜,項目能夠自己賺錢,現(xiàn)在我們從資方的位置走到了創(chuàng)業(yè)者的位置上,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吃力還不討好”。
實際上從8月份開始,在董事會中占據席位的杜一楠不再積極參與管理工作。KK入職后,杜一楠也經常不在公司,只是偶爾通過郵件來安排工作。
KK透露,從4月份至今,公司整體毛利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已接近20%的水平,在國內團購領域內都算得上領先;而且每月虧損數(shù)額在不斷收窄但離盈利還有一段距離。不過,受大量負面新聞的影響以及團購市場加速洗牌,24券網站流量持續(xù)下跌,單月銷售額已經降至百萬元級別,與第一陣營的美團網、拉手網、糯米網每月過億的銷售額相比,差距不斷拉大。
創(chuàng)始人與資方為何矛盾激化?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團購領域遭遇資本寒冬,甚至不斷有投資機構放話“不投團購企業(yè)”。這樣來看,24券算得上幸運。
資料顯示,自2010年正式上線到現(xiàn)在,24券先后完成了五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鼎輝創(chuàng)投、加坡投資、馬來西亞投資等,其中不乏實力雄厚的知名投資機構,投資金額總計超過5000萬美元。
那么本應是利益共同體的創(chuàng)始人團隊和資方,為何關系走向破裂?
杜一楠的說法是,KK所代表的馬來西亞投資方在24券急需資金的時候沒有給予支援、停止了跟投計劃;但在24券經營狀況好轉、有新的戰(zhàn)略投資者愿意接盤的情況下,又轉過來談條件,“也就是在這個時刻,充分顯示了它們作為資本方的貪婪本性”。
對此KK笑言,杜一楠對外所說的“能夠永久支持24券的新戰(zhàn)略投資者”到現(xiàn)在也沒有出現(xiàn),實際情況是現(xiàn)有投資方持續(xù)注資,以維持公司正常經營,保證24券按時同員工、商戶結算工資和款項,“今年以來24券未拖欠員工工資,少有的幾次也只是推遲發(fā)放工資”。
KK還透露,資方前期投資購買的電腦等公司資產,現(xiàn)在有大部分都無故消失,“有說員工離職時自行搬走的,也有說商戶上門搶走以抵消欠款的”。
不過,真正的導火線是資方代表對外放話,稱杜一楠已經放棄24券,且未經允許自行扣下200萬元的公司運營資金;而投資方也因杜一楠未經過董事會批準個人“扣押”資金、單方面趕走資方代表的行為而憤怒,由此決定暫停注資。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搜狐視頻銷售團隊主要成員來自4A廣告公司、視頻網站以及傳統(tǒng)媒體,與搭班子建隊伍同時進行的是建立專業(yè)的銷售體系和業(yè)務架構,形成更加專業(yè)化的廣告發(fā)布系統(tǒng)與售賣模式。 【IT商業(yè)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夢琪)搜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4券創(chuàng)始人與投資人鬧掰 都想掌握控制權
地址:http://www.geekbao.cn/a/guandian/yejie/20121229/11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