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麗的外表通常能迷惑現實中不少人,在股市中也不例外。因為一個漂亮的股票名稱,投資者選擇了它,可最后卻發現,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與股票名稱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股票名稱與公司業務不相關,正在誤導不少的投資者。
張冠李戴害慘投資者
“我被張江高科給害慘了,本以為是家高科技企業,卻沒想到是家地產公司。”投資者王先生向本報記者抱怨道。
其實王先生所講的故事,或許很多投資者都遭遇過。2009年11月,王先生作為一個新股民正式加入到投資大軍之中,由于剛入市幾乎什么都不懂,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通過看盤軟件看到了“張江高科”,當時王先生以為這是一家高科技類企業,同時考慮到上海張江地區是重要的高科技產業園區,公司應該有不錯的發展前景,于是就下單買了張江高科。
結果可想而知。就在王先生買入后不久,國內宏觀地產調控政策在此后接連重創地產股,很多地產股如今已經損失過半。王先生現在的軟件系統顯示,他當時買的張江高科成本價是15.03元,截至上周五張江高科收報10.86元。
“張江高科股價最低的時候曾經到過8.51元,投資損失差點過半呢!”提到張江高科,王先生至今仍懊悔不已。“如果不是當初被它亮麗的外表迷惑,到現在我不可能損失這么多。”王先生說。
掛羊頭賣狗肉者眾多
實際上,在滬深兩市中,除了張江高科外,還存在有不少掛羊頭賣狗肉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往往也和張江高科一樣,股票名稱看起來很具有吸引力,可實際上公司的主營業務卻和股票名稱并沒有多大關系。
據記者粗略統計,就王先生受害的地產股而言,還存在著不少掛羊頭賣狗肉的案例:中關村、蘇州高新、同濟科技等眾多企業均存在類似現象。除了一些純粹的掛羊頭賣狗肉之外,還有些公司的名稱與主營業務打擦邊球,這些企業雖有的涉及到一些高新行業的投資,但該領域占公司營收比重較小,充其量只能算是“副業”。
以張江高科為例,張江高科的主營業務中也包括高科技項目投資與運營,但房地產才是公司真正的主營業務。
2009年年報顯示,張江高科21.59億元的總營業收入中,有19.81億元來自房地產行業,占比高達92%,而其房地產行業給公司貢獻的利潤更是高達97%,其工業、商業領域的收入則干脆為零。
業內呼吁上市公司“正名”
“公司主業與股票名稱存在異議的又豈止房地產企業,幾乎每個行業都存在這種情況,就拿近期概念炒作比較重的水利板塊而言,就存在不少的‘李鬼’。”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與股票名稱不符,一個重要的原因很可能是與公司的重組有關。
該分析人士指出,有些上市公司在完成重組之后,公司的主營業務甚至是行業類別都發生了改變,而新的上市公司仍舊沿用原來舊的股票名稱,像中關村就是典型的“重組后遺癥”。
“股票名稱與公司行業類別無關,在目前并沒有明確的監管和法律要求,但這種情況的存在,的確混淆了不少新投資者的視線,造成誤判,因此建議存在這種情況的上市公司最好在公司股票名稱上做出些修改。”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股票名稱與公司主營業務相符,這也符合公司品牌推廣的要求,能讓一個行業和一個市場很快熟悉甚至接受這個品牌。相反一個與行業完全不相關的股票名稱,往往會給市場各方造成誤導,不利于公司品牌推廣。從品牌推廣和定位的角度來講,“正名”同樣很重要。 (記者 況玉清)
推薦閱讀
2月21日下午消息,阿里巴巴B2B公司(1688.HK)宣布,為維護公司客戶第一的價值觀及誠信原則,2010年公司清理了約0.8%逾千名涉嫌欺詐的中國供應商客戶,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因此引咎辭職,原淘寶網CEO陸兆禧接任。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張冠李戴害慘投資者
地址:http://www.geekbao.cn/a/guandian/yejie/20110223/4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