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從業者的金融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已經是老話題了,在龐大的市場空間之下,是農村信用體系不完善、經營狀況差異巨大(以及由此導致的還貸能力差異)、盡職調查難操作和風控體系難建立等挑戰。
可牛農業很巧妙的找到了一個切入點,他們只為糧食作物規模化產區的大型糧食生產者,例如農場、合作社、以及種糧大戶(自有土地 300-500 畝以上)提供涉農金融服務,以土地經營權抵押為基礎。
可牛農業今年6月 正式成立,在成立之初已經獲得了險峰華興數百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可牛農業創始人兼 CEO 康可新說,這些農戶的資金需求主要包括三部分,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承包更多土地的租金,以及諸如建設烘干塔、倉庫或購買大型農機等固定資產考慮——而往往面臨著生產資金的巨大缺口,尤其是經營規模較大的種糧大戶、合作社和農場。
本來這些客戶,可以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渠道解決部分資金需求,但可牛農業的團隊認為,傳統金融機構渠道存在問題:
流程相對復雜,從提出貸款需求到放款,經常有兩到三個月的周期,農業貸款需求有時候為了趕農時,太長的放貸周期導致即時的資金需求還是無法得到滿足;
土地經營權作為抵押品,傳統金融機構仍然在貸前審核手續上和貸后管理存在一些盲區,且大多數金融機構集中在城鎮,深入基層仍然存在困難;
對農業生產者的貸款額度相對較小,與大型農業生產者的龐大資金需求來說,還是杯水車薪;導致大型糧食生產組織在銀行貸款之后,還要去尋求民間借貸以補充其不足部分;
銀行等金融機構放款之后,貸后管理存在障礙,例如銀行一般用報表等材料來審查借款人的經營情況,但農業經營情況很難通過歷史報表完整展現出來。
這也就是可牛農業的機會。作為一家以土地經營權抵押為核心的涉農金融服務平臺型企業,可牛農業一端連接的是有資金需求的農戶,一端連接了資金方。資金方主要是銀行、P2P 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目前銀行的資金來源超過一半。對于一些對貸款時效性相對較低的農戶,可牛農業為銀行提供全流程貸款服務工作,即利用自己在客戶開發、風險控制和貸后管理的能力,將客戶輸送到銀行,并幫忙完成貸后管理等后續操作,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而早期的債權方主要通過可牛農業創始團隊之前積累的資源來獲取。可牛農業 CEO 康可新之前創立了一家進口農機經銷企業,在黑龍江地區積累了諸如種糧大戶、合作社和農場的資源,當時的客戶很多都是現在的借款客戶。同時可牛農業也與其他農機和農資經銷商、各市縣農委等建立了聯系。康可新說,黑龍江目前有 1100 個農機合作社,他們已經與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與其中 80%建立了聯系,可牛農業在黑龍江本地資源渠道做的比較深,在線下運營和客戶積累已經建立了一些優勢。
而整個可牛農業商業模式的核心無疑是土地經營權的抵押和流轉。這種玩法得益于逐步推進的國家政策。康可新介紹,早在 2013年 國務院就提出做土地產權登記,這一舉措就是為土地經營權的后續操作做前置準備。當時土地產權登記工作確定了一些試點地區,作為農業大省的黑龍江就是其中之一。而今年8月,國務院正式發文,提出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的試點工作,黑龍江依然在試點之列,可牛農業之前做的一些積累,恰好趕上了風口。
除此之外,可牛農業的金融風控體系引入了農業相關指標的 FICO 評分和常用的 IPC 小額貸款審核技術。康可新坦言,由于央行征信體系中涉及農戶的信用信息相對較少,短期之內也尚無任何大數據可用,可牛農業已開始嘗試做一些農業相關征信數據積累工作,但見到效果還有一段時間。
因此,可牛農業重點關注客戶的還款能力(農作物生產的收入、成本、利潤情況)、還款意愿(基于現場調查及評分、歷史履約情況,當地口碑等)和意外風險的防控(自然災害,經營人的生老病死等)。這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可牛農業服務的對象主要集中于糧食作物的種植者,政府糧食收儲指導價存在,可以一定程度上規避農作物價格大幅波動對農民償債能力的影響。
為了配合風控和貸后管理,可牛農業在線下設立了運營中心和流動服務隊。運營中心的既可以獲取用戶,收集風控材料,完成第一道現場評審,也負責到田間地頭做貸后管理,例如監控持續經營情況等。
在這里我會擔心運營中心的存在會拖重可牛農業的運營模式,但康可新認為,為農戶提供貸款需要很多人工介入,因征信數據的缺乏及農村互聯網應用成熟度尚低,尚無法實現線上自動化操作。目前一個運營中心配備 8-12 個人,覆蓋 1-3 個縣,并不很重,從目前人均放款金額來說,運營處在非常好的狀態。同時,康可新認為引入外部資源做貸款的盡職調查、評審和貸后管理是一件風險非常高的事情,因此自建運營中心是值得的。
根據可牛農業提供的數據,僅黑龍江一個省份,一年農業借貸需求的規模在 2000-2500 億之間,其中大型農業種植者的借貸需求占了四成左右,這就是可牛農業在一個省份的天花板。因為市場容量足夠大,可牛農業的設想是在未來一兩年之內以黑龍江為根據地跑通流程并實現區域領先,再考慮橫向擴張,從內蒙古至吉林、遼寧、江蘇等,覆蓋到主要規模糧食產區。
康可新認為,在黑龍江本地的資源優勢和先發優勢,并不是可牛農業的最大優勢——盡管黑龍江是規模化農業生產的重地。他認為,隨著可牛農業在黑龍江市場的擴張,其所獲取的資金成本將隨之降低,這種優勢是可以復制到其他地區的。另外一個優勢是,面向農戶的互聯網金融玩法和流程,需要時間來打磨,而農業生產以年為周期,后來者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來檢驗模式,打磨商業模式,那時候可牛農業就已經跑得比較成熟了,還掌握了優質客戶資源。
雖然可以通過資金成本差獲利,但康可新對未來盈利的設想,還是在貸后提供一些增值服務,降低農戶、合作社和農場的綜合借款成本,也可能是可牛農業的利潤增長點。
由于第三季度是農業生產的淡季,可牛農業在過去 3 個月主要做的是農機分期服務,累計放貸金額達到數千萬元,抵押土地過萬畝,而累計的借款意向已有數億元,待抵押土地也有將近三十萬畝——這主要是為明年的春耕做準備。一般農業貸款的旺季在 12月 至次年4月 底,另外每年8、9月 還有一波農機銷售的小旺季,也能夠帶動可牛農業的業務增長。
如上面所說,康可新之前創立并經營了一家農機進口經銷商,有多年農機銷售經驗,與建設銀行、興業銀行都有過合作經歷。而現在的聯合創始人楊堃也與他一起創立了這家經銷商。
推薦閱讀
農業從業者的金融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已經是老話題了,在龐大的市場空間之下,是農村信用體系不完善、經營狀況差異巨大(以及由此導致的還貸能力差異)、盡職調查難操作和風控體系難建立等挑戰。>>>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caixun/fengtou/29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