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消息,2021年7月24日,“雙減”意見出臺,對K12學科培訓機構帶來較大的影響,職業教育機構股價也因此受到波及,市場對于職業教育機構是否被“錯殺”以及未來行業發展走勢也有所疑惑。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同時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著實肯定了職業教育的行業地位,為職業教育的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受《意見》利好影響,10月13日中公教育觸及漲停,收盤股價報12.16元。
技能型人才供需改革,職教培訓力量必不可缺
目前,我國產業結構正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發展,在此背景下,企業對求職者提出更高要求。我國職業學校教育主要是按照“專業”而非“職業”開展,為彌合專業和職業間的鴻溝,職教培訓行業隨之誕生。
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增加及經濟結構轉變,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持續加大,激烈的招錄競爭促使考生從提高勝算的角度出發選擇報班學校,受當下就業市場環境、政策鼓勵以及未來資本加持等因素影響,職教培訓將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階段。
《意見》指出了“鼓勵職業學校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實訓基地”。我國高等教育供給側同樣面臨結構性改革,高校趨同發展與社會對人才多樣化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部分大中型企業已開展產教融合試點,推動企業與學校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技術創新基地、科技服務基地。以中公教育為例,今年上半年,中公教育先是與騰訊教育達成戰略合作,后又聯動智能制造企業蘇州富納艾爾,在招生、就業、科研、培訓以及數字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構建深度產教融合平臺。
上述教育培訓應用場景是集教學、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職業教育中心,把學校的日常教學實訓融入企業產業鏈,使學生與崗位近距離接觸,而學生與崗位快速融合所需的知識實踐應用方式以及相應素質培養恰為職教培訓機構業務發展的核心理念。未來,在相應體系穩步建設中,將培養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
職教企業迎來新機遇 政策鼓勵下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意見》明確提出了對職業教育的大力支持,為職業教育的發展營造出良好的政策和商業環境,旨在全方位提升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記者注意到,以中公教育為代表的成人教育機構在相關領域早有布局。
中公教育是大型多品類職業教育機構,主要服務大學生、大學畢業生以及各類職業專才求職、就職人群,主營業務包括招錄考試培訓和職業能力培訓,提供超過100個品類的綜合職業就業培訓服務,包括IT培訓、全域電商營銷等領域的課程。
以IT行業為例,2020年我國IT市場培訓規模為480億元,過往7年年復合增長率為16%,預計2021年我國IT市場培訓規模為556.8億元。人才方面,我國每年IT人才市場供給約200萬新人,而每年新增IT行業崗位約225萬個,加上5%退休和離職率,每年大約有300萬市場需求,預計國內每年IT市場人才缺口約100萬人。中公教育為IT行業的求職在職人員提供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的培訓。
圖中公教育提供IT領域不同需求的培訓
根據中公教育半年報,2021上半年中公教育包含職業教育培訓的綜合序列業務實現營收13.6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0.10%。而在2019年,公司也曾披露過IT培訓業務增速超過300%,由此可見職教培訓市場仍處于快速上升發展期,未來市場一片藍海。
有行業人士指出,《意見》量化職業本科規模,提出職業高考、社區學院、雙高計劃、建設技能型人才等目標,有利于切實提供可行發展路徑和積極外部環境,激發我國職業教育巨大市場空間,預計政策將修復民促法實施條例及雙減等政策對教育板塊較強的負面情緒影響,提振板塊關注度及流動性;此外,《意見》中明確鼓勵職業教育的發展,支持上市公司、行業龍頭舉辦職業教育,將系統性消除此前市場對于職教、高教等板塊極端政策蔓延的擔憂,以
推薦閱讀
10月14日消息,未名醫藥(002581)在過去幾年隱瞞數筆關聯交易,公司董事會被出具監管函。2018 年 8 月,未名醫藥關聯方安徽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龍頭企業開辦職業教育獲鼓勵 中公教育等或迎“翻身仗”
地址:http://www.geekbao.cn/a/caixun/cjnews/31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