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分眾股權互換的流產,管理層以約1.8億美元購入560萬普通股成為第一大股東,以及與易居的合資公司在10月16日納斯達克上市,很長一段時間與新浪有關的消息更多來自資本層面。作為最忠實的互聯網新聞門戶堅持者,在概念之后,新浪遲遲沒有新的嘗試。
“決定做微博(t.sina.com.cn)還要追溯到5月份在成都開的高管會,是當時首席執行官曹國偉定的。”新浪執行副總裁陳彤如此說,他并不忌諱將微博與Twitter比較,甚至坦誠新浪微博在開發之初借鑒了不少Twitter的優點。實際上,Twitter并不是2009年才爆發的新趨勢,早在2006年博客技術先驅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就建立了Obvious公司,除了強調精煉文字書寫溝通的袖珍博客外,即時性交互成分成為Twitter與以往網絡書寫平臺最大的區別。“飯否”、“嘰歪”、“嘀咕”,在新浪拿出微博之前,國內復制Twitter模式的嘗試并不少。這不得不讓人想起新浪2005年底對博客模式的突襲,不僅壓制了Blogcn、博客中國和Blogbus等博客先驅,同時也將搜狐等其他門戶網站拉入博客混戰之中。
Twitter在國際互聯網界獲得的追捧,遠不是“飯否”等昔日模仿網站所能比擬的。一次次的名人和突發事件,讓Twitter不定時成為美國互聯網輿論的焦點,最新的熱點來自蒂姆-博納-李,這位參與早期互聯網構建的互聯網之父在10月24日注冊了自己的Twitter,短短4天內就有超過1萬人成了他的Twitter追隨者,而蒂姆-博納-李在Twitter寫的第一條卻是抱怨Twitter混亂的界面。依照之前博客的經驗,以及Twitter的國際慣例,新浪再一次將微博的重點聚焦在了名人上,那些已經不能滿足于寫博客的各界名流上。但并不是簡單照搬博客套路就能夠將微博炒紅,同樣是網絡書寫,微博更強調即時性,尤其是你一言我一語的快速直白表達,這讓那些習慣于電腦前寫博客的人,很難在自我時間控制上徹底向微博投降。其實,博客也存在類似問題,很多人無暇頻繁管理自己的博客,以至于至少30%的博客處于睡眠狀態,微博流行的最大敵人也在于此。
新浪執行副總裁陳彤并不認可博客過時論,在他看來,博客和微博本質上是不同的東西,卻又有些近似性,關鍵在于微博這種即時性書寫平臺,引入了社交網絡的關系結構。這從微博測試期的使用者構成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很多測試用戶來自豆瓣網,這些人習慣于豆瓣的興趣小組結構,但又不滿足于豆瓣站內豆郵的溝通效率。
彭少彬作為具體負責微博開發的總經理,到新浪的時間并不長,他之前曾經參與軟件的開發。在他看來,微博又不同于即時聊天軟件:“目前主要靠瀏覽器作為微博使用界面,除了手機版,我們并不會專門設計客戶端,這樣可以降低用戶體驗的門檻,可以產生不同于QQ和MSN的溝通交流方式。群體式的海量信息堆積,比即時聊天軟件純粹作為網絡溝通工具要復雜,尤其是可以積累下大量的數據資源,而不是即時就消逝的聊天。”
陳彤毫不掩飾自己對于Twitter的欣賞,同時他也很清楚Twitter在中國被禁的現狀,在他看來,新浪做微博最核心的開發難度就在于一套恰當的審核機制,既可以滿足中國互聯網信息安全規則的需要,又不能讓使用者產生抵觸性的厭煩心理,尤其是微博這種應用的即時性因素很高,不可能像以前做博客那樣,將大量存疑的內容發布暫時封存。“‘十一’假期之前我們開放地測試,整個假期技術團隊和運營團隊一直在磨合,最關鍵就是解決內容審核系統的有效性。你也知道之前國內出現過類似微博客的平臺,但都因為無法解決信息發布的監控問題,而被迫關停了。新浪之所以敢于投入到這個領域,就因為我們過去這么多年做BBS、新聞和博客,積累了很多經驗,既能保證信息內容發布符合互聯網信息安全規則,同時又不挫傷使用者的積極性。”在微博運營上,陳彤依舊篤信名人效應與編輯有限推薦的控制套路。負責開發新浪微博的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彭少彬具體解釋道:“微博運用了很多即時通訊軟件的技術,這點要比Twitter更前瞻,我們并沒有停留在目前Twitter的水平,開發階段就包括了圖片功能,這已經超越了Twitter文字鏈的局限。在我們看來,微博應用是可以有限擴張的,我們并不想做QQ那種巨無霸式的東西,我們更希望專注在即時性群體信息書寫上。未來肯定要開放API接口,滿足第三方開發者的需要,這也意味著微博的手機化空間。但眼下我們最艱巨的任務還是完善監控系統,可以說監控技術上微博比博客更復雜,尤其是微博更強調即時性。”
很長一段時間整個中國互聯網界都對Twitter所代表的微博客持觀望態度,除了擔心監控系統的執行效率問題外,更關鍵在于,大家認為Twitter這種即時群體書寫平臺除了一定的社會關系網絡價值外,短期內并不能帶來實際的商業運營收益。但新浪的突然下手,攪亂了互聯網界死水微瀾的局面。在新浪微博之外,“飯否”的創始人王興依舊摩拳擦掌,他并不想放棄微博客這個概念,相比目前最積極的還是網易。丁磊一貫以技術派自居,任何軟件技術形式的互聯網機會他都不想錯過,他親自領導Coremail技術團隊完成了“郵箱加速”功能的開發,這套技術很有可能被直接嫁接到網易的微博之上。而據說百度也圖謀下手微博,除了可以重整停滯不前的貼吧業務,還可以為百度累積用戶習慣,從而完善百度搜索引擎在即時性信息領域與Google的巨大差距。反倒是搜狐和騰訊的類似產品仍處于搖擺階段,陳彤在接受電話采訪中分析道:“搜狐之前做了一個叫‘白社會’的平臺,他們內部有人主張堅持SNS套路,也有人主張將‘白社會’改成更強調即時溝通性質的微博。騰訊早就開發了類似產品,一直半死不活,因為騰訊擔心影響自己QQ在聊天軟件市場的地位,始終處于自我沖突的狀態。新浪選擇在這個時機做微博,主要是看到了中國互聯網市場閃現的時機,大家一直說新浪需要豐富業務線,其實新浪以新聞門戶為依托并不缺少增長點,關鍵是我們要強調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微博是一次很好的嘗試,一次新浪重量級的出擊。”
而就在新浪對微博信誓旦旦的時候,Twitter卻遇到了一些問題,在獲得風險投資的第五輪融資后,Twitter的估值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可連續3個月的美國本地用戶量只在2100萬人次上徘徊。網絡產業研究機構ComScore甚至公開對Twitter增長潛力提出了疑問,如果沒有接近5500萬人的國際用戶群,Twitter的增長速度根本無法與10億美元估值相稱。Twitter首席執行官埃文。威廉姆斯對于Twitter增速放緩,有自己的一套說辭,在他看來,Twitter過去更多時刻呈現出熱點新聞爆發源的作用,往往是某些名人在Twitter上拋出消息,引發好事者蜂擁而至。未來Twitter要將突發熱點消息呈現常態化,加之過去Twitter很多用戶都是以電腦來登陸,不能保證長期待在電腦前的狀態,也讓Twitter使用者的時效黏性不足。在對外開放API應用編程接口后,包括摩托羅拉Cliq手機在內的眾多移動設備的出現,將大幅緩解Twitter在隨時隨地溝通問題上的瓶頸。
而與全球流行的SNS網站Facebook相比,Twitter并沒有顯示出咄咄逼人的架勢,在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Hitwise的分析報告中透露出一組數字,以10月24日的訪問數據為例,Facebook流量已占據美國所有網民上網活動的6.1%,Twitter類似的流量數據比例僅是0.14%。這無疑引發了人們對于社交網絡未來方向的分歧,到底是徹底以社會關系型結構為主的Facebook直接上馬社交網絡系統,還是利用Twitter橫跨即時溝通和微型博客書寫的捷徑,曲線靠攏社交網絡。其實類似的分歧也可以轉移到對新浪微博和開心網的對比討論上,但這種對比并沒有什么實際參照價值,因為新浪的微博更貼近改良化的群體書寫交流,而開心網則徹頭徹尾地更偏向。問題是新浪甘心只讓微博成為又一個博客嗎?就像開心網創始人程炳皓只甘心讓開心網拿廣告收入一樣。已經以約1.8億美元購入560萬普通股成為第一大股東的新浪管理層,是否更有戰略眼光,讓微博成為新浪打造自家搜索引擎的數據累積起點,才是評估新浪微博成功與否的核心指標。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三聯生活周刊:微博時機和新浪謀略
地址:http://www.geekbao.cn/a/blog/20120210/29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