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張仕峰)說到電商,這兩年幾乎都是淘寶、京東、亞馬遜等等巨頭在人們的眼球里面晃動,鮮有新鮮血液,有的甚至沒有來得及進入人們的眼球就已經悄悄倒下。就在我看新聞覺得有點疲勞的時候,最近終于有了一點新的刺激,那就是生鮮電商。
這個模式在我看來是比較新鮮的,起碼一個“鮮”字可以讓你換換口味。最初看到這樣的報道時,先是感覺有搞頭,再深入了解一些之后,又覺得屬于“看上去很美”的那一種,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不太接地氣。
開始為什么覺得它“鮮”呢?當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在生鮮這個不太常規的電商領域開了荒,如果可以形成氣候,就是生鮮領域的“京東商城”,可以坐擁一片市場。另外,生鮮電商在初始農副產品的規模化整合方面有優勢,可以從源頭上集中整合資源,簡化加工轉運的環節,這種模式,起碼比起經過多個環節才來到超市或者菜市場的模式要有吸引力得多,因為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生鮮食品的“綠色”,這在食品安全公信力日益萎縮的今天不失為一個亮點。
但是,看上去很美的一個模式在今天似乎面臨不少的考驗,起碼我能想到的有兩個。
首先,生鮮電商的物流體系必須是非常龐雜的。既然是生鮮電商,保鮮當然是第一位,物流是絕對不能怠慢的。京東的物流配送已經做得非常出色了,可以在半個工作日內完成配送。但是生鮮電商比這個要求還要高,起碼過夜是很難接受的。況且很多人買生鮮產品具有即時性,可能快到做飯時間想到了,或者突然來客人了,就想到加幾個菜的問題,這時候下個單配送時間是需要以小時甚至小時之內來計算的。本來打算6點吃飯,但是六點才匆匆忙忙送過來,都餓過勁了。因此,這種物流配送壓力應該是比較大的,一旦物流跟不上,生鮮就不鮮了。
其次,生鮮電商的受眾到底是什么?這是個比較尷尬的問題。如果現在讓你上網買菜,有誰會對此感興趣?當然是年輕一族,特別是喜歡宅的人或者工作比較忙的人。而且他們往往只是想嘗一下這個“鮮”而買個一兩次,持久維持這種做法恐怕也不會很多。更恐怖的是,現在買菜的都是哪個年齡段的人?根據最新的一組數據,中國目前網民5.7億,基本分布在10——40歲,但是平時經常上街買菜的人恐怕以40歲以上的大媽大爺居多,而且他們也很享受上街買菜的感覺,尤其是年紀大一點的人,這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不讓他們上街買菜反而會讓他們憋屈。尤其是上海這種城市,大媽大爺們上街買菜已經是老江湖了,逛逛市場砍砍價才過癮,不然在家宅著也難受。這對生鮮電商來說可是個挑戰,因為這里還涉及一個生活習慣的問題,讓大叔大媽們放棄上街買菜的樂趣,談何容易?
可見,生鮮電商要想在互聯網上生猛鮮活,可能還要克服不少難題,起碼到現在為止,孤陋寡聞的我還沒有聽到哪個生鮮電商能夠打響名堂的。當然新的模式出來總會遇到前所未有的難題,相信經過不斷探索,總會找到它該走的路的。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鐘澤民)3月30號京東商城正式將360buy.com的域名切換至jd.com,同時京東商城也縮減為京東,推出金屬狗吉祥物作logo和吉祥物,如何看待京東商城更改域名呢? 小鐘也曾在京東商城上購買過東西,但是沒>>>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我看生鮮電商,不太接地氣
地址:http://www.geekbao.cn/a/b2b/20130408/26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