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東京向美蘇投降;2012年8月15日,京東向美蘇宣戰”———昨日這條段子紅遍網絡,調侃的正是京東向國美和蘇寧發起的價格戰。其實,今年4月以來,B2C電商已進入價格混戰,但以閃電網絡約架的形式開辟戰場,為之引來了更多的關注,成為昨日線上線下的絕對熱點。
8月14日上午10時,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EO)劉強東連發兩條微博,表示“京東大家電三年內零毛利”、“從今天起,京東所有大家電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至少10%以上”。同日下午4時,蘇寧易購(蘇寧電器B2C網絡平臺)執行副總裁李斌在微博以“明天9:00開始,蘇寧易購將啟動史上最強力度的促銷”宣布應戰:“蘇寧易購包括家電在內的所有產品價格必然低于京東”,并承諾被發現購入價高于京東將反饋兩倍差價賠付。
對于京東發動這場價格戰的理由,各界議論紛紛。雖然劉強東自稱因多次被“陰”最后對手“利用地方政府來整京東”才宣戰,但有“陰謀論”者卻揣測,宣戰前夜蘇寧電器恰巧宣布將發規模不超過80億元人民幣的公司債券,京東此舉在于逼迫信托公司大量出貨蘇寧以致其股價暴跌,若有人惡意收購或致蘇寧易主。劉強東隨后反駁,但蘇寧對此并未表態。14日一早,蘇寧股價大跌7.11%創下4年來新低,15日開盤再跌3.4%,在午間蘇寧宣布二股東將增持10億元后才急速逆轉漲停收盤并創下近期成交金額新高。
雖然京東宣戰時間點詭異,但此等“陰謀論”畢竟無從考究,其實即使沒有其他任何緣由,只憑雙方的市場份額也必將有一戰。況且,眾所周知3C產品方為京東核心品類,劉強東也承認了3C對京東的重要性,根據電商行業微博發布的戰前數據,此次打價格戰的大家電只占京東收入的10%,卻是蘇寧的主要業務,用10%沖擊對手的主營業務,這筆賬怎么算都是合算的。
價格戰大幕拉開,有一種普遍的擔憂就是,惡性競爭拖垮資金鏈薄弱的中小型渠道形成渠道壟斷,最終導致廠方與消費者皆失去議價能力,經濟學家馬光遠也表示“此次價格大戰讓消費者享受短暫時間的廉價商品,最后將用壟斷結束廉價家電時代”。如果這是一場真正的惡性價格戰,這樣的擔憂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似乎并未發生有人期盼有人愁的真價格戰。
價格戰展開后,雙方均被網友爆出曾在戰前先漲價后降價,且網頁間斷性無法打開、價格低廉卻缺貨等電商慣用促銷手法也頻繁出現。根據與此戰無甚利益關系的網易有道購物助手數據,大家電品類京東與蘇寧商品重合度不超過11%,意味著其余的無法比價,而截至昨日下午1點其宣布雙方價格趨平,同價商品數量增加。而根據京東老對手一淘的數據,全網降價商品僅4.2%,部分品類出現超半數商品缺貨狀況;主角雙方降價的大家電比例僅6%,而“打醬油”的國美降價商品比例卻高達16.6%。難怪據中廣網經濟之聲報道,相關監管部門表示,京東和蘇寧“仍然有利可圖,根本不是低成本傾銷”,因此不屬于惡性競爭而不會采取行動。商務部表示今日將在新聞例會中對價格戰表態,是與昨日說法相同或出面干涉,且拭目以待。
宣戰原因不明,消費者的實惠亦如同霧里看花,因此這場發端于網絡的營銷效果仍待觀察。實際上,價格戰國美、蘇寧打得不少,但都是在平面媒體大打廣告,這次網絡約架引發網媒紙媒廣泛關注等同免費宣傳。而且,從昨日戰況來看,京東和蘇寧都有可能正在竊笑。蘇寧宣布,截至15日18點,蘇寧易購網站訪客數(UV)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10倍,瀏覽量(PV)增長了近12倍,整體銷售規模同比增長10倍;而在15日上午11點,價格戰僅拉開兩小時,京東透露家電銷售額已突破2億元。在這樣的銷售額面前,什么宣戰理由或都已成浮云。但是,應該看到,消費者并未從這場價格戰上獲得多少實惠,若長此以往的口惠而不實,毫無疑問,對電商品牌的傷害將是長久的。至于新東方聯合創始人徐小平判斷的“中國商業進入電商時代”的拐點,這恐怕還未能一步登天地達到,尤其大家電類線下仍占絕對優勢,隨著各種電商大戰的“滴水穿石”也許會逐步改變消費者習慣。不過,這些都是往后的事了。
推薦閱讀
“我們三年前就知道跟蘇寧早晚一戰。”在昨日(8月15日)上午10點京東商城總部會議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京東商城CEO劉強東一落座就直奔主題。1個小時之前,京東、蘇寧、國美在大家電的價格戰已經開打。劉強東還表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京蘇價格戰:一場尚待觀察的網絡營銷
地址:http://www.geekbao.cn/a/b2b/20120817/8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