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阿里巴巴集團的最高領導,馬云對內部腐敗事件采取了零容忍的態度。
上周四,阿里巴巴集團一份官方聲明再次觸動了國內媒體的神經。
7月5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團發布公告稱:經杭州警方確認,原聚劃算總經理閻利珉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已被刑事拘留,目前案件調查正在進行中。這是阿里繼6月8日首度自曝“家丑”不足一月,內部反腐工作的新進展。
業內指出,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便配合警方對前高管涉嫌貪腐取得進展,彰顯了阿里巴巴集團對內部貪腐“零容忍”的決心。
阿里巴巴勇于自揭家丑
實際上,早在今年3月份,阿里巴巴集團便以閻利珉在聚劃算團隊管理上存在重大失職行為為由,免去其聚劃算總經理職務。當時,關于其個人是否涉嫌不正當利益收授行的調查,一直在廉正部和杭州警方的配合下持續進行,所以并未被采取強制措施。
據悉,6月8日,阿里巴巴方面對外公布:今年1月到5月(詳見本報5月7日D11版報道),集團已完成調查22起員工受賄案例,查處違規員工27名,移送司法機關6名。
隨后,在國內媒體以及業界的關注下,阿里巴巴集團對旗下腐敗行為打擊力度持續加大以及更為公開化。6月初,集團首次設立首席風險官這一職務,由原阿里集團秘書長邵曉峰擔任,為其反腐工程再加碼。
“自己對自己開刀且公開透明,難能可貴。”,“阿里做了其他公司不敢做的事情,反腐之路任重道遠。”……7月5日,阿里巴巴集團主動對外公布首份反腐答卷后,微博上引來F團首席運營官趙一、買賣寶CEO張小瑋等互聯網人士均叫好支持。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知名教授林江表示,企業大了,一定會遇到腐敗問題。“家丑不可外揚”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過去大家喜歡執行“家法”,都選擇靜悄悄地去做。由于出問題的很多都是當年勞苦功高的“功臣”,有些企業管理者選擇包容。“現在秉公辦理,對企業管理而言是更為完善的機制。”
出臺法規監管電商誠信
作為電商“老大”,阿里巴巴集團的貪腐問題只是電商行業甚至是民企的一個縮影。
據有關資料顯示,淘寶去年年交易額達到6000億元,占據國內電商交易總額的七成以上,今年的目標則是超過1萬億元。“阿里巴巴發展迅速,被視為互聯網交易的領軍企業,其內控一旦失效,將對中國的電子商務屆產生的巨大影響。”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電子商務市場擴大,淘寶客戶群體廣泛,其誠信產生問題,會影響到整個消費者群體和整個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
不過,從整個電商行業來看,不誠信經營乃至腐敗也早已不是阿里巴巴一家的問題,其他電商不誠信經營的現象也普遍發生:包括服務費隨意漲價,信譽等級的設置,以及各種商城推廣通道的“非正常”推廣等。
對此,有業界認為,電商行業之所以發生如此嚴重的“監守自盜”的現象,其根本原因還在于國家電子商務方面法律法規的空白。因此,治本之策,還在于因應行業發展態勢,完善立法和監管體系,有針對性地出臺治理電商誠信問題的制度規則,通過法治為電子商務健康發展涵養社會土壤。
用友集團總監夏同洋通過微博稱阿里的反腐值得業內借鑒:“商業環境必須要保持公平公正透明,一定要讓貪腐者受到應有的制裁。”
阿里巴巴反腐事件表
●4月初:阿里巴巴對外公布5名前聚劃算小二被批捕刑拘
●5月4日:阿里巴巴公布了首批因不正當行為被永久關店并進入司法程序的網商名單,并向所有網商發布一封名為《堅持透明誠信 捍衛大家的淘寶》的信件的公開信。
●6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對外宣布,將在集團管理團隊中設立首席風險官一職,原阿里集團秘書長邵曉鋒出任該職務。
●6月8日:阿里巴巴在杭州召開媒體座談會,稱阿里反腐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對腐敗零容忍。
●7月5日:阿里巴巴集團對外表示,經杭州警方確認,原聚劃算總經理閻利珉因涉嫌不正當利益收授,已被刑事拘留,阿里反腐交出首份答卷。
推薦閱讀
TechWeb編輯推薦: 京東商城再現客戶賬號被盜事件。昨日,市民王先生反映,他在京東上的賬戶于7月6日被人盜用564元購買了一款手機。盡管客服表示會盡快攔截此快遞,但截至昨日,王先生被盜賬戶上的訂單仍顯示為等待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里巴巴自揭家丑 對內部貪腐“零容忍”
地址:http://www.geekbao.cn/a/b2b/20120709/74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