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訊 最近,一個網購新現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隨著吐槽的淘寶賣家越來越多,一個丑陋的惡意差評師群體逐漸浮出水面。拉人入伙、組團圍攻、敲詐勒索,網友直呼這些人為“網絡黑勢力”。網購也遭遇了新問題。
對于惡意差評師,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律師認為,如果其涉案金額達到“1000元至3000元”,就涉嫌敲詐勒索罪。如果沒有達到這一立案標準,也可依據“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來處理。
所謂惡意差評師,顧名思義,就是靠給別人差評生活的人。淘寶上有一些惡意差評師,專門以給網店差評為手段索要網店錢財,甚至還出現多人合作的“團伙作案”,給淘寶賣家造成巨大傷害。
網購規模的快速增長,使其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不過,網購的高速發展,也同樣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新的問題和新的發展瓶頸。給網店“好評”或“差評”,本應是消費者自愿的行為。“惡意差評師”的出現,使得正常的網店經營受到了威脅,對網購交易平臺的信用評價體系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網絡社會問題和信用管理問題。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認為,信用評價主要解決誠信問題,誠信是社會的老問題,但是我們應該樂觀看待這個問題。他分析表示,信用體系發展方向正在發生變化,傳統經濟理論認為,企業就是要利潤最大化,信用責任是政府和社會要管的事。但是新經濟理論認為,只有誠信企業,才能在重復博弈中獲得持續發展機會,成功企業必須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尤其是網絡基礎設施企業和平臺企業,越來越凸顯公共服務性質、帶有公共責任。“公共服務代表新經濟的發展方向,網絡透明既放大誠信的一面,也放大失信的一面,根據網絡演化博弈模型,最終還是會加速社會的誠信面。”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教授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信用管理是社會問題,其核心是評價方信息采集和評價過程的透明化”,“評價主體本身的責任,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段解決,讓評價主體的責任能夠明確化。”
章政進一步向記者分析,中國的信用管理存在著一定的怪圈。信用管理應該是社會問題,而目前的情況是企業在主導,“存在亂象不奇怪,符合市場發展的規律,關鍵是如何判斷和把握。有必要建立新的規范,要有懲戒體系來界定評價失敗后的責任。”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陶小開)好久沒介入電商評論了,因為個人事情冷卻了一段時間,從今天開始,我又開始重出江湖了,又一次的歸零,讓自己在重新找起點,而起點就是對于國內電商的把握,從大局開始慢慢的細節化。 如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b2b/20120626/7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