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北京有著全國范圍內最強的能力,也無法延緩走秀網回撤深圳的腳步。春節剛過,裁員的陰云即籠罩在北京分公司員工的頭上。
“從北京回撤深圳,主要是因為戰略結構調整。”日前,奢侈品電商走秀網一位內部員工向《IT時代周刊》透露。1月12日,有媒體爆料其北京公司的市場及數據管理部門已暗中展開回撤,這些業務在北京已被中止。據該員工透露,北京現在還有招商部門的員工留駐,“等待分配”,不能去深圳的同事就算“自動離職”。
無獨有偶,同屬奢侈品電商行列的尚品網也在2月14日發表聲明,回應媒體此前報道的裁員風波。尚品網方面稱,裁員屬于正常調整。而其離職員工卻稱,該網迫于資金壓力在春節前后進行大規模裁員,除了中低層員工外,部分中層干部系主動離職。
面對接二連三收縮的奢侈品電商行業,有行業觀點認為,無論在融資上,還是燒錢速度上,奢侈品網站都已經站在了危機的邊緣。而僅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中國奢侈品電商還經歷了一輪瘋狂。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各類奢侈品網站的風案例為12起,總金額2.83億美元,為史上最高。其間,新浪、網易等門戶網也紛紛介入推出奢侈品銷售業務,京東網也有了奢侈品頻道。
然而,狂歡僅是瞬間。從去年年底開始,業內相繼暴露出拖欠員工工資、資金鏈斷裂等窘態,奢侈品電商倒閉風潮似乎已經來臨:呼哈網在去年12月9日宣布歇業,其CEO連庭凱被掃地出門;網易尚品開通不足一年,自今年元旦零時起下線;同日,上線不到兩個月的品聚網也掛出內容為“公司清算,暫停業務”的公告。
在奢侈品電商看似哀鴻遍野之時,2月17日,媒體卻報道了國內奢侈品電商唯品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文件;更早之前,優眾網則低調地完成了B輪融資。不能忽略的是,還有不少國際奢侈品牌商在華建立起自己的網購平臺。種種跡象,是黎明前即將穿透黑幕的晨光,還是柴火燒盡前的點點火星?
內憂:貨源掣肘
“貨源,是國內奢侈品電商存在的最大問題。”走秀網前副總裁、現任華強北在線副總裁龔文祥在接受本刊記者訪問時表示,“拿不到品牌商的正式代理授權,國內電商的風險都很大。”
2月15日,海淀工商分局對涉嫌無授權經銷施華洛世奇產品的D1優尚網進行了執法檢查,同時查處了該網位于大興的庫房,暫扣數百件標有“施華洛世奇”商標的飾品。水晶制造商施華洛世奇公司稱,目前在中國大陸地區尚未開通在線訂購及郵購業務, 也未授權任何網絡機構及個人在網絡上銷售公司水晶精品部產品。
“如果認真追究起來,當當網、京東以及一眾奢侈品網站都將難逃被查處的命運。”龔文祥對國內奢侈品電商業務的現狀表示擔憂。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奢侈品電商貨源主要有兩種:海外代購,以及靠貿易公司進口過季品。前者利用了匯率差、免稅等空子,卻難逃量少的尷尬;后者是各大奢侈品電商的主要貨源,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走私貨”,電商們仍可能面臨來自國外品牌商上訴以及國內工商局、海關的查處風險。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一條非常不健康的供應鏈。在電商界,賣得好的產品都講究“柔性生產”,其訂單決定產量。反觀國內奢侈品電商,苦于沒有正常的進貨渠道,銷售再火爆的奢侈品也有數量限制:“由于廠家不支持,銷售再好也只是一個短期的貿易;而銷量上不去,就沒有利潤的增長。”
貨源一直被認為是掣肘國內奢侈品電商發展的一大因素。專家郝建華也曾指出,國內奢侈品電商的貨源不穩定,無法保證供應鏈。
同時,業內一直認為在奢侈品電商發展前期,風投的過度追逐,忽略了國內實際的市場份額并不大的現實。奢侈品網第五大道創始人兼CEO孫亞菲早前就已經對行業前景表示憂慮。她指出,前期大量的投資讓眾多電商品牌沉迷于做大盤子,但是業務的培育與營業額的收效卻無法跟上,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面臨倒閉慘劇。
有民間觀察人士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亦表示,各平臺之間大打價格戰壓縮了奢侈品電商的利潤空間,造成其如今發展寸步難行。他認為,國內網購奢侈品的顧客對于電商們的忠誠度并不高;在不能擁有穩定的消費群體的情況下,各大電商“卻在爭取每一個消費者都付出高昂的成本”。
外患:強敵入駐
從早期融資的熱烈到如今出現信譽危機、規模縮減、售后不力等問題,才剛嘗到一點甜頭的國內奢侈品電商馬上面臨了發展瓶頸,還讓它們感到頭痛的是國外奢侈品牌紛紛在華建立起網絡旗艦店。
2011年,國際著名品牌網絡零售合作伙伴YOOX在中國開設了第二家阿瑪尼線上購物旗艦店,其他國際奢侈品牌也難抵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誘惑,紛紛開設自身品牌網店,古琦(Gucci)、蔻馳(Coach)、巴寶莉(Burberry)等在網上皆有芳蹤可尋,中國的消費者從此可以同時享受門店服務與在線業務。
品牌網絡旗艦店與外國著名電商的介入直接沖擊了國內奢侈品電商的市場。前者良好的信譽保證、優質的售后服務以及購物體驗獲得了人們的青睞。
不過,已有業界人士表現出擔憂,他們認為,奢侈品網購還只是一個小眾市場。龔文祥指出,國內電商有幾乎80%的市場都被占據,剩下的細分領域,“利潤其實并不多”。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購用戶的規模為1.73億,其中僅有1%為奢侈品網購用戶。國內外電商爭相搶奪一塊原本并不大的蛋糕,不談吃飽,光為吃上一小口也得奮力一搏。
另據世界奢侈品協會2月6日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中國人已經成為節假日境外最具奢侈品購買力的消費群體:今年春節,國人在境外消費累計達72億美元,相比僅為17.5億美元的境內消費總額,奢侈品電商們還大有潛力可挖。
轉型還是退出
就在外界看淡奢侈品電商行業之時,華爾街方面傳來讓人振奮的消息。
2月18日,成立于2008年的奢侈品電商唯品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申請文件,擬籌集最多1.25億美元資金在紐交所上市。
根據唯品會對外公布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1年12月13日,唯品會注冊用戶量達1210萬,累計客戶超過170萬人,推廣和銷售海內外逾1900個品牌的產品。而在成立初期,該網主要銷售的是國際一線品牌如路易威登(LV)和古琦等,該網CEO洪曉波表示“業績差強人意”。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該網的銷售重點轉向如阿迪達斯、耐克等大眾品牌,奢侈品的比例已經變得非常小。
唯品會的IPO申請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業界對其招股書內的財務數字等內容進行討論,一時間看好與懷疑四起,“人家三年發展就可以做到IPO,這就是成功。”龔文祥說。
有觀點認為,唯品會的及時轉型帶動了其銷售量的增長。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唯品會目前的均單額已經達到了國內平均水平200元。
“純做奢侈品,死路一條。”2011年11月8日,走秀網聯合創始人兼CEO在中國網上零售年會上說。
唯品網在幾大奢侈品網站中轉型較為徹底,而走秀網副總裁陳易佳也向媒體坦承,在目前形勢下走秀網已經轉型定位做一個“中高端的時尚百貨”,奢侈品牌與大眾消費品牌一把抓。據陳易佳透露,該網正在聯手美國梅西百貨公司(Macy''s)等知名百貨公司和供應商,意欲組建全球供應鏈管理體系。
在唯品網似乎要突圍而出,成為國內奢侈品電商的一朵奇葩之前,優眾網宣布完成了B輪融資。雖然其具體融資數目目前不得而知,但該網CEO陳嘯宣稱,“這是目前奢侈品電商行業最大的一筆融資”。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懷疑,認為在現今奢侈品電商一片頹勢的背景下,優眾網的說法純粹是為了引起外界關注。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b2b/20120315/4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