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蘑菇街、美麗說到花瓣網、堆糖網再到淘寶、360、騰訊、開心網相繼推出哇哦、我喜歡、讀圖·知天下等產品,Pinterest這家2008年創立于美國加州的圖片分享類社交網站在國內掀起了一股近乎全民參與的“CopytoChina”狂潮。但無論是商業模式的全盤模仿,還是僅僅借鑒其“瀑布流”的圖片呈現方式,如何在Pinterest的神話下走出屬于自己的本土化道路,卻是國內創業者必須自行尋找的答案。
3月1日(上周四),目前月度訪問次數位居行業第一的蘑菇街發布了一款名為“蘑菇自由團”的產品。而這款被蘑菇街CEO陳琪稱為“真正意義上的Social Shopping”的產品,或許也正是“中國學徒”們嘗試去魅Pinterest的開始。
No. 1議題:高成長性背后的疑慮
蘑菇街的網站是在去年情人節正式上線的,據說到今年情人節前夕,你們已經十倍完成了去年年初的目標。在你看來,能獲得如此高成長性的原因有哪些?
陳琪:2011年初剛開始做,目標其實定得很小。當時,我們想著每天能有500來個注冊會員,到年底能積累到十幾萬的注冊會員就很不錯了。結果到五六月份發現這個目標定得有些過于保守了,還調整過一回,改成30萬注冊會員,每天15萬左右的訪問量,但還沒到年底,就已經有300萬注冊用戶。
現在,蘑菇街的注冊會員數超過600萬,平均每天160萬UV(獨立訪客數量)、8000萬左右PV(頁面瀏覽量),我還沒來得及制定今年的目標呢(笑)。
至于原因,我覺得一個肯定是團隊給力,我們70來個人扛這樣一個網站,并不是一般公司都可以做得來的。其次,我個人之前的經歷也有一些幫助作用。從2008年幫老婆打理琳瑯國貨論壇到后來做卷豆,在這個領域里我已經有三四年的積累,這跟其他剛剛開始做的人還是會不太一樣。
第三,是借了新浪微博的勢。因為它就像是一個突然出現的時間窗口,只要你提供高質量的內容進去,就可以迅速積累用戶并變大。第四,也是我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是淘寶平臺的開放。我一直認為淘寶開放平臺是幾大開放平臺中最好、空間最大的一個。它這幾年的發展給了我們這種模式以成長空間,特別是落實商業模式的機會。
那在整個高成長性的結果背后,你覺得蘑菇街接下來的發展會有任何問題嗎?
陳琪:當然會有。如果你做過論壇,就會知道真正能長期提供高質量內容的用戶其實是很少的,需要有編輯團隊不斷地去對內容進行整理、提煉。早期,蘑菇街的做法是通過曬貨、搭配、專輯、達人等頻道來對圖墻里的內容進行分類,但這樣做,主要的流量還是集中在圖墻。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給用戶提供更加深入和廣泛的服務,去滿足他們更加強烈和堅實的需求。如果僅僅做圖片展示、為他們的購物行為提供“參考”,就太單薄了。
No. 2議題:去魅Pinterest
蘑菇街是國內比較早借鑒類Pinterest瀑布流式圖片呈現方式的網站之一。現在很多人看到“瀑布流”就覺得是Pinterest的翻版,你認為在蘑菇街的成長經歷里,Pinterest或者說瀑布流的重要程度如何?在整個商業模式上,蘑菇街和Pinterest到底有多大區別?
陳琪:如果以現在的結果為一百分來算,沒有瀑布流,我想應該也能做到八十來分,最不濟就用方塊疊方塊的形式來展示圖片,其實也沒有那么大的差別。跟我前面說的幾個因素相比,瀑布流可能占了20%的重要性,新浪微博占40%,淘寶的開放和團隊自身則是絕對必要的條件。
說到蘑菇街和Pinterest的區別,在我的產品理念里,用戶的第一心理狀態往往是決定一切的,它決定了你的商業模式、用戶價值、能做多大規模,等等。比如,同樣是一個姑娘,她在論壇上看八卦時,這個UV對廣告主來說可能只值1分錢;但三秒鐘后,她小小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態,打開淘寶準備購物了,這時這個UV可能就值1塊錢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用戶大致是抱著一種“來翻翻看找找看最近有什么新鮮好玩的東西值得我去買”的心理狀態來蘑菇街的,這跟你單純為了看一些好看的圖片而去Pinterest或者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購物需求(比如我今天就想買個榨汁機)而去淘寶,是有明顯區別的。當用戶只是單純有一種想逛街買東西的想法,但對于買什么完全沒概念的時候,蘑菇街可能就更適合她們了。
No.3議題:社會化購物(Social Shopping)如何落地?
蘑菇街在幾周前上線的小組和上周四發布的“蘑菇自由團”,看似都是一些想超越瀑布流之外的新嘗試,你的主要考慮和這兩款產品目前的主要運營方式是什么樣的?在你的理解中,真正意義上的SocialShopping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陳琪:蘑菇街小組大概是在三周前上線的,它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前面說到的當用戶量越來越大時,不可能只提供給所有人一種很單薄很千篇一律的產品。所以,我們現階段的想法是先讓擁有不同相似度的用戶聚集到不同的群組里去,然后通過討論再把需求反映出來。與圖墻相比,它顯然是一種更深入的社交形式,也需要更長時間的培育,在這方面我是有比較長期的心理準備的。
目前,我們對群組申請的限制比較嚴格,通常一天最多只通過5到10個小組申請,而且對于用戶來說,她也至多只能申請成立1個小組,同時參與管理5個小組。我們想用這樣的方式首先盡可能保證每一個群組的質量。
至于自由團,它其實是基于用戶原來在圖墻上看到某個商品會點一下“喜歡”把它收藏起來,現在你不僅可以“喜歡”它,而且喜歡的人一旦超過50個還可以“求團購”。當人數達到一定量時,我們原來負責官方團購的一部分員工會去跟商家談,請他們來響應用戶求團購的需求。
這里有一個前提是這類求團購的商品并不是用戶急需或者非買不可的,而是“喜歡”但可買可不買的,如果能通過團購便宜幾塊錢,說不定她就買了。所以,我們想先用這種方式一方面先把需求刺激起來,另一方面去了解商家端的想法,等兩端都有了一定積累可能還會加入一個由用戶扮演的“團長”角色,讓整個求團購的過程變得更加社會化。
我之所以稱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Social Shopping產品,是因為相比之前用戶來蘑菇街逛,看到喜歡的圖片點鏈接去購買,這中間用戶彼此Social的成分其實很弱,充其量只能算是Reference Shopping,即通過參考別人的購物成果來為自己做購物決策。而在自由團里,用戶是先有Social的行為再有Shopping的行為,她們更像是在做真正的團購,先抱成一團然后去跟商家溝通、交易。
推薦閱讀
TechWeb編輯推薦: 相信很多忙碌的上班族都會忘記及時添置一些日用品,它們并不起眼卻被周期性消耗,例如內褲。如果在每個月固定的某天,你像收取訂閱的雜志一樣,按期收到一條或者幾條內褲,你會否覺得驚喜是否從天>>>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b2b/20120305/36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