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傳統商業模式正受巨大挑戰,制造業也不例外。富士康模式剛開始堪稱是很成功的模式,但是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代工模式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中國制造業面臨著什么挑戰?又將要如何來面對?
制造非常道社區隆重推出微博直播互動活動“轉型還是‘練內功’:富士康將走向何處?”, 針對這些問題,1月11日10:00-11:00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系主任/博導凌鴻先生微博與網友共商“制造非常道,引起眾網友圍觀和轉發。
線上微博互動熱烈,為網友知曉、了解制造業現狀及開拓全新商業模式開辟了新渠道。歡迎廣大網友登錄http://www.mfgfcd.com/了解更多專家及網友觀點。制造非常道社區望得到您關于制造業的建言。
思想的碰撞,觀點的溝通,對話的精彩,智慧的閃光,激情的延伸,在互動中展開了理性思考,在發展進步中探尋制造業轉型未來。《ENI經濟和信息化》編輯對凌鴻教授微博直播互動現場精彩內容進行了整理:
1、 很多年前富士康可以說是很成功的模式。作為蘋果背后的巨人(主要代工商),您是如何看待富士康模式在中國發展的呢?
答:就目前來看,富士康的模式還是比較適合中國的大環境,就其發展來看,需要考慮到問題就比較多。可以向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可以由成本競爭過度到質量競爭(品牌競爭),再上升到個性化競爭;可以由制造轉型到制造服務等。
富士康能將成本降到很低,能成為蘋果背后的巨人。一定有其內功。但是環境的發展可能使其失去了這樣的優勢,所以他必須用改變來應對。討論企業成功應該在一定是時空中討論,富士康的成功有其大環境和其自身的特點,而未來需要根據我剛才提到的轉型思路去思考。
2、 富士康轉型網店并不是很成功,您認為哪些因素導致的?
答:對“近期富士康轉型網店的措施卻并不成功”,我的理解是制造業、電商是有很大差別的特性,電子商務有很多傳統行業沒有的特點,如果沒有搞清楚之間的差別,很難順利轉型。所以進入電商,商業模式是必須考慮到問題之一。
3、 您認為中國制造業把握核心問題普及程度怎樣?(比如新技術、信息化)新技術的普及面臨挑戰,我們又為什么還要去嘗試?
答:中國制造業是在中國的大環境下成長,一定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目前的大環境對新技術采用有支持,但是力度不大,也就是說不采用還有生存的可能。所以信息化的決心不大。選擇嘗試與不嘗試的本質就是企業發展戰略,有些企業不發展就意味失去競爭優勢,所以他必須采用新技術。最近柯達的案例就說明了這樣的情況。對另外一些企業,采用了可能就占有了先機,如電商中的很多企業,都是因為先人一步,所以具有很強的優勢。
4、 凌鴻教授,您認為目前經濟形勢下,當今制造業面臨哪些挑戰?
答: 制造業和其他行業類似,都會面臨大環境的調整;就制造業本身,我感覺就是原來以成本競爭的基本原則受到了很大地沖擊,面臨如何轉型的挑戰是首要的挑戰。
5、 隨著企業需求和IT技術的不斷變化,您認為今天的企業在信息化應用手段上有哪些需要繼續發揚?
答: 企業信息化,更重要的是企業信息化理念。就是關注技術的發展,關注自身的問題,充分利用IT來解決企業的問題,創造性地利用信息技術來改變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經營模式等。利用IT不失為一種可取的途徑對于實施精益化生產方式。
6、 您覺得目前中國制造業轉型要注意哪幾點?
答:轉型成功需要考慮,自身的能力,價值鏈的高端,適應環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等
7、 凌教授,您認為制造業企業如何準確發掘自身DNA,并依據自己的特點選擇發展方向?
答:五力競爭分析,價值鏈分析都是很好的分析工具。 可以從自身的優勢來分析,例如效率,質量,市場,渠道等,也可以從資源,能力,知識,智慧等方面分析。
8、 目前來看,IT基礎設施逐漸成為企業的必然設施,如何依賴這種必然設施創造出企業的核心優勢?
答:目前來看,IT基礎設施逐漸成為企業的必然設施,如何依賴這種必然設施創造出企業的要使得IT的應用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有一點就是不斷通過IT應用創新,在別的企業沒有意識到IT應用的價值的時候,你就有先發優勢,這是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就是創新能力。
9、 云計算,能否為制造業信息化提供新的應用思路,以及降低更低的成本?
答:這是云計算必然會帶來的效果,制造業一定要特別關注。
10、 企業除了自身的研發和創新外,您認為還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
答:當前網絡時代,供應鏈整合,虛擬企業形成都是可以考慮的。
11、 凌鴻教授,您覺得目前中國制造業轉型要注意哪幾點?
答:轉型成功需要考慮,自身的能力,價值鏈的高端,適應環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等
12、 2012年是中國制造是關鍵一年,您認為制造業最佳模式是什么?
答:模式問題要考慮到因素比較多,最主要的就是要考慮中國的環境,包括文化,商業環境,
法律環境,客戶特性等。制造業的最佳模式就是轉型到適合中國環境變化的模式,如從成本到質量,從制造到制造服務,從資源到能力,從產品到信息。向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向兩化融合方向發展,向服務業發展。
13、 您認為中國制造業的出路在哪里?
答:由成本競爭發展到質量(品牌)競爭,有資源競爭發展到能力競爭,由實物競爭發展到信息競爭,繼而發展到知識競爭。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香港出生并接受國外商科教育的人,古永鏘能說一口非常標準的國語,這與他長期戰斗在國內互聯網的第一線有關。 每一個季度的季報發布的時候,廣東的媒體記者都可以和這位掌控著中國最大視頻網站 優酷 的CEO進>>>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43/20120113/2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