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問題是人,就目前而言,人員培訓的效果還遠遠達不到理想狀態;第三個問題是規模,可以預見的是,越來越多的日韓烘焙連鎖品牌將登陸中國,而消費者也會更加在意品牌的知名度和門店規模。
蔡秉融清楚地看到,整個行業目前仍處于跑馬圈地階段。他并非不想滲透二三線城市,而是希望在上海將品牌“做穩”后,再利用宜芝多在上海的知名度向二三線市場擴張。
用他的話說,“二三線市場的鋪點速度必須快,但員工的培訓急不得。公司目前正在不停地培訓,來為將來的擴張做準備。”
事實上,在85°C如火如荼的這幾年,風險投資也頻頻光顧宜芝多。近四五年來,蔡見過的VC、PE不下六七十家。“他們和我探討最多的話題便是擴張和規模。”他說道。
談的次數多了,蔡秉融對風投便“不太感冒”。畢竟,在對待擴張的問題上,他始終顯得小心翼翼。“我們是缺資金,可是你拿了錢之后,是讓自己很快樂地做事,還是變成金錢的奴隸?”他反問道。
在他看來,烘焙連鎖店是一個傳統行業,“從后端到前端都很難做標準化”,且標準化需要靠人來執行。但在中國,最大的挑戰就在于人。如果缺乏優秀的人才,即便在生產、營銷、管理、服務等環節都有完善的制度環環相扣,也難以保持良好的復制能力。
“尤其在食品行業,速度一快容易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蔡秉融稱,“如果一旦上了規模而忽視細節,哪一天消費者對你的忠誠度不見了,那還不如不要這筆資金。”
而如今,蔡秉融和前來談判的投資人已經開始反思,做企業究竟是要利潤還是要規模?“過去創投更講究規模化,但現在他們發現店雖開得少,單店盈利卻高得驚人。只是做面包和蛋糕而已,一定需要規模化嗎?”他自言自語道。
推薦閱讀
一般流行的看法是,企業要想創新一定要在研發上投入甚巨。但博斯咨詢公司(BoozeCo)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研發投入最多的企業卻都不是創新的領先者。令人驚訝的是,過去連續七年創新排名第一的蘋果,其研發費用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烘培”700億:面包店的大蛋糕
地址:http://www.geekbao.cn/a/34/20120413/5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