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宜芝多已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管理六十多家門店。然而,這種系統化流程執行起來卻頗為不易。
問題的核心在于“人”。創始人蔡秉融對這家企業最大的投資,也是最大的挑戰,就是員工的招聘和管理。這亦是所有餐飲公司都會面臨的難題。在大陸,這一問題尤為突出。
“我的產品可做到80分,可我們現在的員工只能做到三四十分。”蔡秉融如此形容員工的現狀。在宜芝多,近300人的面包操作員工中,有100多個是高中學歷,“這100人中有多少人的學歷是假的,我們還在查。”
員工學歷的參差不齊給宜芝多帶來的煩惱顯而易見。在公司位于上海閔行的工廠,大部分設備都是自動化的,且多是進口,“一個小小的機器就要上百萬”。如果員工的學歷欠缺,且培訓沒有到位,便會把機器弄壞,從而造成不小的損失。談到前幾天由于員工操作失誤弄壞的價值七十幾萬的馬達,蔡秉融連連搖頭。
“操作流程的每一步驟都有相應的標準,關鍵是員工的執行力能否將細節執行到位。”他說道,“大陸的市場欣欣向榮,很多企業的人才培養都跟不上發展速度。”
除了操作工人,大陸面包研發人才的稀缺也讓他感到頭痛。作為臺灣第一代烘焙師,對細節的苛求讓蔡秉融對每一款宜芝多產品都“親力親為”。即使到現在,絕大部分宜芝多的面包都是他一人設計的。
但僅憑一人的力量,顯然讓他感到力不從心。于是,他開始親自教徒弟,慢慢建立起四五人的面包研發團隊。用蔡的話說,宜芝多每半個月會出一個面包新款,四五個面包蛋糕研發師傅暫時可以應對品類的更新和發展。畢竟培養研發人員需要足夠的耐心,外來的設計師無法融入宜芝多的烘焙文化,只能通過這四五人再逐漸影響更多的人。“做這個行業的人往往都太小看這個行業,以為把面包做出來就行了,對于怎么把面包做得好吃,他們并沒有太多思考”。
為此,蔡秉融一直想設立內部學校,來完成人才梯隊的建設。他也嘗試著與外部院校合作,將潛在員工進行第一道過濾,“這樣就能尋到和公司價值觀相契合的人。”
不過,要管理越來越多的門店,蔡秉融一人確實忙不過來。從幾年前起,他開始嘗試著授權。
眼下,宜芝多的所有門店被劃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由不同的區域經理負責。一個區域經理掌管上海以外地區的門店,一個經理負責上海浦西的門店,另一個則管理上海浦東的門店。據悉,三個區域經理每天營業結束后都會看門店的營收數字,如果發現哪家門店的營收下滑,便會及時和店長溝通,了解情況。通過門店當天的營收數字和各細分品類的銷售收入,區域經理可以判斷各家店的顧客分別喜歡和不喜歡什么品類,是什么問題導致業績下滑,從而及時調整門店的經營策略。
授權的實施緩解了公司在管理半徑上的不足,但是對于這個行業面臨的人才瓶頸問題,蔡秉融依然在尋找更有效的應對方式。
推薦閱讀
4月7日,中國強古井貢酒年份原漿(下稱中國強)路演推介會上,投資者座無虛席。 多數都是沖著白酒打新套利而來。與會的一名白酒投資者王明(化名)說。 這一品種將在4月17日前后在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下稱酒業交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尋找面包達人
地址:http://www.geekbao.cn/a/34/20120413/5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