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商領域無法可依的現狀有望終結。日前,由國家工商總局牽頭發起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監管條例》已被列入國務院“二類立法”計劃,這意味著我國首部監管立法已全面啟動。此次立法業界普遍關注的是,網店是否征稅和網絡促銷規范成為立法焦點,而此前愈發猛烈的促銷價格戰有望收斂,行業將更加有序發展。
綜合全面的電商監管法
據了解,目前,國內尚未出臺一部全面的電子商務監管法律法規,法律的空白也使電子商務市場一直存在門檻過低、魚龍混雜的現象。此前也出臺過相關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例如《電子簽名法》、《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關于促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但都是局部的有些只是部委規章,缺乏可操作性與全面性。
而本次立法明確列入2012年度國務院“二類立法”計劃,涵蓋了電子商務市場中的C2C與B2C網絡零售、消費、移動電子商務、大宗品電子交易等諸多細分領域,是我國目前針對電子商務交易監管層面的首次立法,其意義重大,不僅關系到廣大網絡消費者,而且涉及到網絡經營者、服務提供者、交易平臺等市場主體的切身利益。
促銷規范和征稅成焦點
據透露,本次立法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網絡經營者主體的準入與界定、網絡經營者是否征稅、網絡促銷規范、虛擬商品交易規范、跨境網絡交易監管等方面。其中,網絡經營者是否征稅和網絡促銷規范最受業界熱議。
“電子商務交易方式的特點給稅收管轄權的確定帶來困難,因而引起了改革傳統稅收法律制度。”廣東省網商協會秘書長黃子榮表示,目前市場門檻低、魚龍混雜,而龐大的市場需求和增長潛力,促使資質差不規范網商以最為直接的價格戰來搶占市場份額。條例出臺后,有望遏制目前電商行業的價格戰。
另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8019億元,同比增長56%。而隨著網購促銷潮一波接一波襲來,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共接到全國網購用戶的電子商務投訴近10萬起,其中網購投訴占比最大,為52%。網絡欺詐、虛擬商品交易糾紛、發貨遲緩、訂單取消、貨不對板等成為用戶投訴的熱點。
政出多頭電商無所適從
據悉,此次立法另一重點就是梳理涉及的監管部門眾多,讓企業無所適從的尷尬局面。我國與電子商務發展有關的政府部門主要有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工商總局、稅務總局、公安網監等。多頭管理現象不僅造成了監管的重疊,還產生了監管的真空地帶。在浪費資源的同時,也沒有能力從全局的角度規劃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各部門均從各自工作職責出發出臺有關的政策及其管理措施,相互之間存在不一致、不協調甚至矛盾的現象。
“有很多企業向我們反映,因為電子商務主管部門不夠明確,行業監管存在部門利益之爭,有的政府部門過多地介入企業微觀活動,讓本來就處于起步期的企業面臨種種不必要的麻煩!敝袊娮由虅昭芯恐行南嚓P負責人表示,不僅如此,由于電子商務涉及網上支付、物流快遞、電子認證、數據服務和信息安全等環節,在很多環節均設有行政許可且手續繁雜等現象。
為此,此次立法已將梳理多頭管理現象納入立法規劃。 .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立法監管“促銷亂象”
地址:http://www.geekbao.cn/a/22/20120620/69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