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站“樂酷天”“淘日本”“后瑪特”等紛紛宣告停業,半年多已有十余家B2C(企業對消費者)網站倒閉。資本圈地、價格競賽、虧損運營,伴隨著電商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一場慘烈的優勝劣汰正在上演。
B2C電商頻頻歇業
5月23日,百度與日本電商樂天合資的“樂酷天商城”發布公告,確認其后臺于夜間正式關閉。這是繼4月4日阿里巴巴與日本軟銀合作的“淘日本”子站停止銷售后,又一家跨國合資電商以關門告終。
B2C網上超市已先迎來“寒冬”。今年3月,網上超市“后瑪特”部分商品斷貨,官方停止更新。隨后這一專注“快速消費品”的站點被爆停業,客服電話在工作日已無人接聽。
金光集團旗下“大貨棧”曾與如今沃爾瑪控股的“1號店”并稱“網超雙雄”,去年9月卻在取消返利、退款后暫停業務。運營多年的“懶家伙”網上超市也宣告關閉,目前其官網已無法訪問。
據統計,從去年9月至今,已有“樂酷天”“淘日本”“大貨棧”“懶家伙”等十余家較有規模的網店關閉,涵蓋鞋服類、奢侈品站點和網上超市。
電商平臺頻頻歇業的背后,是不斷升級的價格競賽。
5月初蘇寧易購宣布,計劃投入20億元的特價貨源和4億元讓利額度。京東商城也表示,拿出5億元對家電產品進行讓利。國內B2C交易量第一的天貓則稱,將以補貼支持商家開打價格戰,補貼額度達2億元。
電商均為在價格戰中搶占市場份額摩拳擦掌,而大量的投入顯然已經使一些電商難堪重負。
行業洗牌中何為強者?
為應對激烈的價格競爭,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說,京東已經準備了充足的現金。盡管如此,雄心勃勃的京東仍不敢掉以輕心,尤其是近期幾乎所有電商平臺都卷入了激烈的價格戰,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被趕超。
劉強東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目前,中國的電子商務行業還處于發展的中早期,仍然處于增長階段,任何人都有機會,任何人也都有失敗的可能,如果京東不努力,兩年后就會被超越。
從細分行業的發展趨勢看,電商平臺也將經歷從“野蠻式”增長到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的過程。業內人士預計,未來5年后,電商平臺“領頭羊”不會超過3家。
然而,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是不是資金雄厚、贏得了價格戰的企業就能夠成為最終的強者?
“電子商務發展的突出問題是如何突破價格層面競爭。”復旦大學副教授朱春陽認為,只有營造相比于實體模式更好的體驗和價格優勢,才能形成消費信賴,降低目前高企的營銷成本。
與此同時,完備的物流及配套服務也是電商平臺勝出的關鍵。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電商發展的物流、派送及售后服務仍不成熟,這些都是制約電商發展的“短板”,亟待加強。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價格戰是搶奪市場份額和提高關注度的重要手段,最終依賴的是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創新能力。目前,電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競爭手段的單一化和核心價值的缺失。
回歸創新力競爭正軌
促銷易留客難,依靠單一的價格競爭取得優勢是難以長久的。朱春陽認為,市場用戶體驗和價格一樣重要,如果不能營造相對的差別優勢,投資熱后電商市場仍可能陷入衰退。
不僅如此,過度價格戰要由電商和供應商共同買單,這將給雙方都帶來沉重打擊。陸刃波認為,制造企業在定價上處于弱勢,如果電商壓價脫離真實成本,制造企業可能減少研發投入,降低原料質量。
從國外電商的發展現狀看,差別化的競爭優勢才是企業的盈利增長點,比如自營的設計產品及增值服務成為國外電商的重要利潤來源。RBC資本調研顯示,亞馬遜某閱讀器產品的累計運營利潤超過100美元/件,利潤率在20%以上。
朱春陽認為,電商平臺的競爭仍然應當回歸依靠研發提高創新力,不斷推出更符合網購需求的用戶體驗,同時,完善物流、配送等輔助體系,提高銷售服務的含金量等。
電商平臺價格戰提高了行業進入門檻,而一些在競爭中敗下陣來的電商也給后來者敲響了警鐘,電商行業投入大、風險高,沒有比較優勢,難以在行業中立足。
專家認為,新進入電商市場的企業可通過合作共建B2C交易平臺,減少獨立建站、物流擴張的開支。對于已成形的綜合電商,更要注重對優勢產品、區域供應鏈的整合,避免“貪大求全”。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22/20120604/6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