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時,上海市公安局網安總隊的民警繆利斌準時打開電腦上網。據說,睜著眼睛的時候,只要不是吃飯開車,他幾乎都在網上。
和普通的民警一樣,繆利斌和他的同事們有巡邏陣地,要打擊違法犯罪,還經常幫助那些遇到困難卻不知所措的人。
通常,我們看不到他們身著警服出現在大街小巷。沒有硝煙彌漫的悲壯,沒有刀光劍影的搏殺,他們工作的工具是鼠標和鍵盤。他們有個很酷的名字——網警。
一條謠言的誕生與覆滅
繆利斌的網名比他本人的真名更有知名度——“上海網警老貓”。
“老貓”中等身材,面容和善。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縫——跟他在微博上的頭像TOM貓有幾分神似。
每天,“老貓”都會關注上海各網站論壇和資訊類微博的消息,像嗅覺靈敏的貓一樣辨別這些信息的真偽。對一些明顯可能對公眾造成影響的治安類消息,他會立即與相關單位聯系核實,第一時間發布真相。
網警把這些言之鑿鑿又出處不明的消息稱為“路邊社報道”。而這些“路邊社”消息,最終往往被證明系子虛烏有的捏造,或添油加醋的夸大。
網安總隊的民警以近年查處的“七浦路民警緝捕艾滋針”謠言向記者講述了謠言的誕生與嬗變:最先有人在網上發帖稱“在襄陽路被碰了一下”。隨后這條信息被人以短信的方式轉發,變成“襄陽路上有人扎針,可能有艾滋病毒”。又有人“推而廣之”,認為人流如織的七浦路上也有人如法炮制,謠言變成“七浦路上有人扎艾滋針”。后來有人看到七浦路上有民警日常巡邏,謠言的版本終成“警察在七浦路緝捕艾滋針”。
這條謠言的演繹過程正是網絡謠言成形的重要方式之一:網上網下道聽途說,臆測聯想。
■“如果把謠言傳播扼殺在萌芽狀態,既能防止謠言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也能挽救和教育一個人。”上海網警在日常巡邏中,對于早期發現的謠言,大多采取私信溝通、留言回復的方式,提醒這些網友注意。
網警們管這種方法叫 “拍肩膀”。近期,網警已對150余名傳播網絡謠言的網友“拍肩膀”,使他們及時自行刪除不實信息。
6小時內回應信息
說起在虛擬社會中開展工作和現實社會中有什么不一樣,網警們想了想,說:“沒什么不一樣。”
民警與群眾“面對面”,而網警則與網友“網對網”。民警遇上報警或求助,須第一時間響應,網警發現問題或接到求助,也要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最近有網友稱自己在地鐵里背包的拉鏈處被煙頭燙出幾個洞,懷疑是盜竊新手法。一家資訊類微博轉發這條信息后,短短十幾分鐘“老貓”就回復了:“在地鐵吸煙,會成為被關注拍照的目標,小偷不會這么傻。”
一個“老貓”在網上回應,背后是一套機制的完善運作。繆利斌告訴記者,每當他發現網上的異常信息后,會第一時間將情況轉發給相應的公安分局、派出所或職能部門,請他們盡快核實,得到結果后通過官方渠道發布真實情況,“老貓”和諸多網上“名”警都會第一時間轉發。目前,情況簡單清楚的事件一般在半小時左右就能發布回應,情況復雜的事件需經過一定時間調查,一般在6小時左右也會有所回應,當天的事當天“清”。
回應速度,代表著處理問題的態度。“南京路上一個人仰著頭看,一會兒就會聚集一幫人都仰著頭看,何況是在‘人流量’比南京路更大的網絡上?”網警們告訴記者:“回應時間越短,越能增加相互理解。”
“誤會往往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理解造成的。”繆利斌以扒竊為例:“其實有些人未必親身遭遇扒竊,可網友經常發布遭遇扒竊的信息,會造成一種‘很多人遇到扒竊’的感覺,可另一邊大多數人是看不到民警工作的,就會誤認為民警不給力。信息的溝通其實很重要。”要溝通,就得拿出誠意。
■網警們工作陣地在網絡,大多數網警是“網絡控”,這樣帶來的直接結果是“上班有時間,下班無時限”。不少網警在網上泡到后半夜才睡覺:“沒辦法,要跟網上信息比速度啊! ”
網絡秩序還需形成合力
好脾氣的“老貓”偶爾也會發急。前幾天,“老貓”發出一條微博:“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記者。但隨意編造、傳播謠言,制造社會恐慌,是無法容忍的!我每天大量時間就是花在網上,查找謠言信息,及時核實真相,通過媒體或警方微博予以澄清,或逐個網民私信或跟帖方式進行告知,但微博傳播速度遠遠超過了澄清的速度!所以,對于謠言,網警將積極查處!勿謂言之不預也!”
“惹急”老貓的是一條閔行地區出現“搶小孩”案件的消息,經閔行警方核實后確認系虛構。但發帖人卻認為自己沒有責任,覺得自己“是出于善意”。最后這名網友被新浪微博處罰“禁言7天”。
越來越多的網站和網友意識到,網絡違法犯罪和網上謠言對自身的傷害。網安總隊日前走訪滬上知名網站“寬帶山”,在經歷了前期“吸引眼球”的爆發式增長后,網站意識到如果虛假信息大量存在,對核心用戶及廣告廠商的損害,最終傷及自身利益。他們已行動起來,主動清理虛假信息和不良用戶。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網友有了“主動求證”的習慣。“搶孩子”謠言,隔段時間就會在網上出現一次。從過去的群情激奮,到現在第一時間@“老貓”這樣的網上民警,網友們也變得更理智和冷靜。
截止到今年1月,上海已有1525萬網民,30萬個本地注冊網站,60萬本地接入網站。
與這繁若星辰的數字一比,網警的警力連“九牛一毛”都比不過。
怎么管?尋求“合力”最重要。
除了網站與網友的配合與信任,公安專業力量的配合對打擊網絡犯罪、聚集網絡謠言也很重要。
除了本地多警種聯動,上海網警也利用華東地區信息共享平臺和蘇浙皖滬公安機關警務信息合作平臺加強與外地警方合作,“江陰化學品沉船污染上海水源”一事及時辟謠,就有賴于上海和江蘇警方的高效攜手。
■“虛擬社會”同樣是“社會”,也是由真實的人構成。上海正在嘗試將虛擬社會中的失信行為與現實中的誠信體系連接,形成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格局。
推薦閱讀
“蔣姐”手持資料對新職員進行培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另類“網絡控”網警的真實人生
地址:http://www.geekbao.cn/a/22/20120528/6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