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對蘇寧來說就是一場大考,不成功便可能面對全面的失敗。在這場大考前,蘇寧主動求變。
凈利潤下滑15.3%,蘇寧電器放出的一季度業績讓外界真實的體會到了電子商務的沖擊,因為這是幾年來蘇寧電器的首次利潤下滑,但這也是蘇寧積極求變的結果。
從55億元的定向增發獲批看來,蘇寧已經準備好了更多資金和資源應對電子商務的變革,而在變革中,蘇寧面對不少問題,這里只舉出了三個。
線上模式與線下模式的價格之爭
當成為主流消費渠道之一后,價格成為競爭的關鍵。但線上模式和線下模式的價格運營策略并不一致。
蘇寧的線下門店是幾個大區的架構,每個大區中還有各個城市的獨立團隊,業績目標均不同。門店與門店之間相對獨立,加上各類促銷活動,同款產品的價格并不統一,而在線下消費的消費者并不能隨時比較價格。而線上模式中,價格非常透明,全國統一價格,區別可能只在于運費的不同。
除此之外,線下門店價格目前仍高出線上價格不少。隨著電子商務的推廣,消費者去線下消費時的比較意識會更強。線上對線下的沖擊影響會更為明顯。
筆者今年曾在線下購買一款微波爐的產品,相比京東和蘇寧易購500多元的價格,蘇寧線下商品近900元的價格顯得非常另類。
傳統家電到無所不賣 品類擴張速度如何把握
對于價格的問題,蘇寧給出的一個答案就是擴大品類,即有些線下賣的東西,線上是不同的款,而線上除了傳統家電外,擴充圖書、服飾、機票、虛擬點卡等品類。不過擴張的速度并不容易把握。
凡客2011年經營上出現一些問題,其CEO也說過,凡客在品類的擴充上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凡客從標準化的服裝起家,做生活用品就沒什么經驗,而當品類擴充到這一步時,需要試錯。
蘇寧易購同樣存在這樣的風險。張近東今年3月曾宣布過,蘇寧電器要“去電器化”,業務將覆蓋酒店、服裝、生活用品、圖書、母嬰用品、化妝品等全部商品。如今,大部分這些商品均已經出現在易購的頁面中。
如何掌握一款商品的庫存和全國性的物流是需要時間去積累經驗的。蘇寧可能需要交一筆學費。
資源重新分配 內部架構是否能充分調動積極性
蘇寧易購上個月剛剛宣布了新總部的奠基,投資10億元的總部是蘇寧易購的根,同時,蘇寧易購的團隊還將擴大兩倍以上的團隊規模。但與此同時,蘇寧線下門店的崗位卻在壓縮。
一位在蘇寧電器某三線城市分部工作的朋友透露,在今年年初,蘇寧在所在的區域的一些部門開始精簡崗位,主管需要重新審核工作職責和崗位需求,崗位的縮減數量在三成左右。
今年年初,蘇寧曾表示計劃全年新開400家門店,但一季度結束后,蘇寧只新開了26家,調整關閉的門店為35家,實體賣場的投入縮減的戰略非常直觀。
在資源重新分配的同時,如何處理好兩個部門間的員工激勵問題很重要。因為從線上模式的沖擊來看,蘇寧B2C業務的增長,有很大一部分會是從之前的門店業務拿過來的,實體賣場的負責人也需要背負著業績增長的壓力,這方面需要組織架構更好的平衡。
前景預期
如此看來,以下是接下來蘇寧可能出現的幾個結果。
首先,未來數個季度,蘇寧業績中的利潤部分會更難看。一方面,上的虧損會持續,虧損額還會隨著銷售額的提升而增加,另一方面,受到線上業務的價格影響,線下門店商品的價格方面會有更多的挑戰,利潤率會更低。
與此同時,蘇寧電器的規模會繼續擴大,因為電子商務對線下業務的沖擊部分,即使蘇寧不革自己的命,也會被其他競爭對手奪走。不過,把控規模和品類的增速就要考驗蘇寧管理層的能力。
其次,蘇寧內部架構可能還會繼續調整。線上和線下業務有矛盾的地方,但放在一起也會有協同效應。
比如百思買以線下門店為主,但消費者去百思買購物時,很多是在線上選好產品,或購買定制化的產品,然后去門店直接購買和取貨的。而線下實體店的體驗,對線上購買、送貨上門的模式來說有更好的產品體驗。
要充分發揮這樣的協同效應,公司團隊架構需要更有默契。目前蘇寧易購是相對獨立運作,而各大區的團隊中都有易購的團隊,而物流平臺等部門屬于公用的資源。
第三,通過國美、蘇寧等企業的強勢加入,電子商務模式的虧損難題可能得到解決。在一定規模后,蘇寧易購將可能盈利。不過,這很可能會得益于新的盈利點。
京東從3C起家、當當卓越從圖書起家、蘇寧國美從線下門店起家、紅孩子等從論壇起家。B2C網購模式一直是在以虧損換規模的模式,但殊途同歸,在充分的競爭后,價格不再是第一要素。某幾個被消費者信賴的購物渠道將勝出,而這個渠道可以買到幾乎所有你想要的。新的模式就是通過這個平臺來盈利。
這個平臺中,技術、高效的管理系統是載體,全國性的成熟物流是降低成本的要訣,良好的口碑和用戶的信賴感是差異性的因素。B2C模式有可能像視頻行業一樣看到盈利的方向。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進軍電商大考:蘇寧革自己的命
地址:http://www.geekbao.cn/a/22/20120511/59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