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觀點:從4月15日起,部分進口物品的完稅價格和稅率有了較大調整,不少國際轉運公司紛紛調價,進而增加了海外代購的成本。今天,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海外代購,已變得平常化和職業(yè)化。您覺得今天構成“海淘”現(xiàn)象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杭行:“海淘”之所以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全球奢侈品感興趣。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財富,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于是人們急于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學會了在全球范圍,以物品的檔次,來辨別身份、地位、個性和審美。
其實在國外,高端奢侈品并不針對年輕人。比如萬寶龍筆,主要不是用來寫作業(yè),是用來簽合同的。高端手表不是用來考試看時間的,是用來收藏和把玩的。而我們對奢侈品的追逐有點年齡偏低,這可能和父母對子女的呵護方式有關。歐美的年輕人大致18歲就開始獨立,那時還讓父母供讀大學已經有點丟臉了。一般大學階段都要搬出去住,邊打工邊上學,不可能享受奢侈品。之后再白手起家,積累資金。年輕人大多偏愛休閑品牌,一身名牌反而怪異。而我們這邊,父母一輩子都會照顧子女,子女可以花幾個月工資去買一個名包,沒有后顧之憂。年輕人的文化不一樣。
其次,凡勃倫曾經說過,在一個個人接觸面廣、人口流動性大的現(xiàn)代社會里,奢侈品消費是讓觀察者對個人的金錢力量和支付能力留下深刻印象的最直接辦法。而反過來,正如斯密所說:對于一個孤居荒島的人,即便擁有一座宮殿,又有多少意義呢?奢侈品正是在人群中顯示身份、自我表達最直接的方式,這也是在社會流動、城市化過程中必然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社會學家桑巴特專門研究了1200-1800年間歐洲的消費行為,發(fā)現(xiàn)奢侈消費和城市化過程密切相關。所以我們的消費行為,從特定發(fā)展階段同樣可以解釋得通。
媒體觀點:除了奢侈品外,越來越多的日常用品,比如刀具、鍋、奶粉、電器等,也成為海外代購的目標。這又怎么解釋呢?
杭行:現(xiàn)在很多人覺得,同樣一件國際品牌的商品,質量最好的可能只在他們的本土市場銷售。這種說法有無道理很難判斷,但至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熱衷于海外代購的獨特心理。此外,一部分人對自己的國產品牌還缺乏信任。尤其是一些年輕的母親,本著寧可信其有的小心態(tài)度,對孕婦用品和嬰兒用品一萬個不放心,只要有點經濟條件,都力圖從海外代購。
從這個角度說,“海淘”能否退潮,有賴于我們本土品牌能否做大做強,跳出惡性低價競爭的循環(huán),重新贏回消費者的信任。
媒體觀點:價格落差應該也是關鍵因素。比如有人抱怨,同樣是一些知名運動品牌,我們的專賣店價格動輒數百上千元,可在美國,居然只是普通超市里十幾美元的平價貨。因而,“劃算”也是“海淘”族炫耀的常用詞匯。
杭行:這和跨國企業(yè)的全球營銷策略有關。反過來,如果哪一天,我們也發(fā)展出了更多國際知名品牌,自然也能像阿迪達斯那樣,在海外變得高端、高價。
媒體觀點:“海淘”的另一個副產品,就是讓本土市場的學習能力變快,海外剛流行什么,國內的“山寨品”立馬出爐,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杭行:自近代以來,我們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爆發(fā)式增長,從推廣到普及,時間非常短。大家很性急,似乎都要趕在前頭,一路小跑。比如,當年我家里有一臺從國外帶來的洗衣機,引得所有鄰居都來圍觀,嘖嘖稱奇。不出一兩年,洗衣機一下子在中國推廣普及了。其他電子產品,同樣更新?lián)Q代很快,所以我們甚至不能理解,在歐洲還有很多家庭在用老式卡帶機。還比如,巴塞羅那的神圣家族大教堂,已經有一個多世紀歷史了,仍未造完,塔頂仍是布滿了腳手架,他們一點也不急,繼續(xù)一邊募款一邊造。若是我們,想盡辦法也要讓它完工。這或許與中國社會競爭激烈,人們在各個方面都不甘落后有關。
除了模仿,其實我們有些低端創(chuàng)新、實用適應性創(chuàng)新的產品,比國外還要發(fā)達。比如筆記本電腦散熱器,又便宜又好用。還有便攜式無線路由器,可以解決不同電子產品不兼容的上網共享問題,花費也不貴,流行起來很快。
作為后發(fā)展國家,我們急于模仿、借鑒,盯著別人學習,是很自然的階段。發(fā)達國家的年輕人不關心海外,也不需要去關心。而我們處在發(fā)展階段,不會安于自己的生活軌道,總想著要享受全球最先進的智慧、最舒適的生活。
媒體觀點:與“海淘”一族相對比的,還有另一個群體:“國貨”擁躉。他們喜歡民族的、有特色的商品,炫耀國貨的物美價廉。因而近年在網絡上,國內的設計師品牌迅速崛起,有些價格已經可以媲美大牌,而民族古典特色的生活用品也從“老土”翻身為“時尚”,贏得了一大批消費者。
杭行:美國人也經歷過類似階段,他們一度很崇拜歐洲文化,學法語、游覽歐洲是當時美國年輕人的夢想,買到歐洲精致的商品,回來炫耀也是常事。現(xiàn)在美國人的這種崇拜逐漸退潮了,不過歐洲產品依然在美國偏貴,顯得比本土更高檔,可見彼時的消費心理影響有多大。我們也是如此,當年國門剛打開,國際大牌剛被介紹到國內,很多人喜歡挑選LOGO很大的商品,以彰顯品牌。現(xiàn)在大家淡定一點,覺得渾身品牌標志非常粗俗,LOGO隱蔽些才有品位。而滿大街的LV包,也讓有些時尚人士有心避開。
消費理念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多樣化的需求,催生多樣化的市場。或許我們無需過慮,這背后不只是喜歡買什么牌子、去哪里買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發(fā)展階段、城市化過程、市場發(fā)育度、消費文化等各方面的綜合反映。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22/20120425/5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