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發展不僅推動著傳統品牌企業的渠道變革,而且其影響力正逐漸往前滲透,對加工型企業開始產生影響。
在外貿生意普遍低迷,國際訂單量不斷下滑的現實下,傳統的代工企業也開始參與到電子商務全新的供應鏈中來了。對于代工企業來講,其轉型有兩個方向:一是緊跟品牌的發展,接一些大電商的訂單;二是創造自有品牌,利用電子商務實現內銷。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給代工企業所帶來的增量生意都是非常可觀的。
互聯網品牌帶來的訂單
上海上宏鞋業原先是回力鞋的一個分廠。2000年,回力總廠破產了。上宏鞋業不得不改制。
改制后的上宏鞋業趕上了外貿訂單的好年景,開始接一些外貿訂單。當時,上宏鞋業和上海其他40多家生產硫化鞋、膠鞋的企業的日子還算比較好過。但是好景不長,2008年之后,金融危機、人民幣升值,用工成本上漲等因素使得上海這些鞋企紛紛倒閉。“目前,上海像我們這樣規模生產硫化鞋、產品質量比較好的企業僅剩下5家了。”上宏鞋業董事長胡其龍說。
2010年,國內電商品牌凡客誠品開始大規模拓展帆布鞋、硫化鞋品類。經過熟人介紹,凡客找到了上宏鞋業。此時,正值井噴期。
凡客來談的第一個訂單開口就是5萬雙,胡其龍當時非常驚訝,因為他不相信凡客能把這么多鞋賣掉。在當時的硫化鞋市場,回力、雙星都是行業代表品牌,對于一個新品牌來說,一下子5萬雙的量,多少有點“吹牛”的賺疑。
然而,令胡其龍吃驚的是:凡客一次性5萬雙的訂單,在一天的時間就賣完了。緊接著,來自凡客的10萬雙、20萬雙、30萬雙的訂單接踵而至。2011年全年,上宏鞋業完成的凡客訂單量達到了230萬雙。
但胡其龍也坦言:接凡客的訂單,利潤率并不高,甚至不如給國內品牌美特斯邦威的代工利潤。但是,網購的訂單速度很快,整體訂單量巨大,這些都使其有比較好的現金流。
從外貿轉型做電子商務企業的訂單,上宏鞋業算是比較典型的案例。據了解,國內服裝互聯網品牌增速非常快,像凡客誠品、瑪薩瑪索、夢芭莎、初刻等都是成長迅速的代表品牌,這些品牌都是自己做產品設計,而把訂單交給工廠來做。瑪薩瑪索CEO孫弘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瑪薩瑪索最初的主營產品是男裝全系列,去年開始將品類拓展到女裝,所有的訂單都是自己設計,然后交給工廠去生產。不過,孫弘也表示,除非是國際一線品牌的代工商,否則外貿代工企業的品質,并不一定比內銷品牌加工企業好。
轉型內銷的品牌戰略
代工企業除了代工轉型外,還有一個路徑就是轉型做品牌。對于不少代工廠來說,自己做品牌一直是個揮之不去而又遙不可及的夢。他們通常會面臨兩大難題:即營銷和渠道。營銷的難題在于工廠沒有接觸過國內用戶,并不了解用戶,因而營銷不知從何做起;而自建渠道的難題在于需要巨大的投入。
電子商務這一通路,似乎可以使這兩個問題迎刃而解。一方面是由于互聯網使得用戶與產品可以無限接近;另一方面則是經過多年的發展,線上也已經有了、京東、當當等成熟的平臺型渠道。
于是,一些外貿企業便開始在線上自創品牌。斯波帝卡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2007年以前,主要給國外一線品牌做貼牌生產;從2007年開始,由于來自國外的廠商開始取消或減少了訂單,董事長吳詩輝便開始考慮轉型。他先是開了線下專賣店,打算走傳統渠道做品牌,結果卻鎩羽而歸。后來,又開始探索著做獨立官網,但結果也不甚樂觀。
后來,吳詩輝決定利用現有平臺,先是在淘寶上開店,把自己打造成“淘品牌”,并利用淘寶推廣品牌的機會,獲得淘寶平臺的許多支持。緊接著,吳詩輝開始入駐各大平臺,進行全網營銷。據吳詩輝透露:相比原來外貿10%~20%的毛利率,斯波帝卡在轉型做電商品牌后,獲得了30%以上的毛利率。
無獨有偶,凱爾制衣也是成功轉型的一個案例。10年前,當七匹狼開始做自有品牌的時候,凱爾制衣的總經理吳志超錯過了機會。2008年以后,當外貿代工行業日益走下坡路的時候,若想再以傳統品牌路徑轉型品牌,已經很難有大的作為了。
2010年下半年,經過2個月的籌備,凱爾制衣打造的線上品牌格男仕正式上線。由于凱爾制衣的強項是秋冬服裝,于是網店選擇了在秋天上線。同時,吳志超還采取了一種借力的策略——招網絡代理。由于淘寶上的大部分賣家,都是沒有自己的工廠的,他們通常的做法是四處找貨,然后慢慢做大。于是,吳志超就去找這些大賣家談代理分銷。吳志超說,這種借力的方式很管用,在3個月的時間里,格男仕實現了1000多萬元的銷售額。
目前,在淘寶平臺上成長起來的“淘品牌”中,年銷售額過億元的企業已經比比皆是,其中一部分是設計師品牌,另一部分就是外貿企業轉型后自創的線上品牌。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網購需求的不斷放大,轉型線上品牌將是代工企業轉型的一個主流方向。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22/20120320/4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