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清查非法報刊
11月15日至12月底,省“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打擊非法報刊專項行動,對非法報刊、非法報刊機構、假記者和假新聞采取“零容忍”。
凌晨清查非法報刊
22日4時,在省“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指揮下,省新聞出版局反非法和違禁出版物管理處等相關單位執法人員對長春市西廣場附近一報刊批發點進行清查。該點有10余家報刊批發商。
在一家攤位上,一摞情感雜志擺在顯要的位置上,壓圖標題大字寫著“向小三學習”。檢查人員檢查發現,該雜志存在違規問題,對18本該類雜志進行扣押,并向業主出具查封、扣押物品清單。同時,要求該業主攜帶相關經營證件到省新聞出版局接受調查。
在其它攤位,檢查人員也發現部分違規雜志,進行扣押。同時,對于一些疑似違規刊物進行取樣調查。
清查中,清查人員也對這些報刊批發點進行宣講,提醒業主注意避免將非法刊物流進市場。
我省開展打擊非法報刊專項行動
此次專項行動是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統一部署,以打擊非法報刊、非法報刊機構、假記者、假新聞為重點,結合報刊行業中存在的買賣刊號、一號多刊、未經批準擅自設立報刊社、編輯部、記者站、工作站、報刊網站等各類非法現象,開展行業整頓、行業自查自糾,清查市場、查辦案件行動。
非法報刊。主要指假冒、偽造國內刊名刊號或無刊號出版的報刊,利用境外注冊刊號在境內非法編輯發行的報刊,以買賣刊號、一號多報(刊)和固定形式印刷品廣告等形式非法出版的報刊。
非法報刊機構。主要指未經批準擅自設立的報刊社、編輯部、記者站、工作站、報刊網站,特別是未經批準以港澳等境外媒體名義擅自設立的編輯部、記者站、辦事處等非法機構以及制售傳播非法報刊的信息咨詢企業。
假記者。主要指假冒記者或新聞采編人員身份的社會閑散人員、新聞機構離職人員和非采編人員,以及假冒網絡新聞媒體記者或新聞采編人員身份的各類網站工作人員。
假新聞。主要指違背新聞真實性和客觀性原則,沒有事實依據、憑空捏造、混淆視聽的各類虛假新聞報道。
11月底前
各報刊出版單位自查自糾
各報刊出版單位要在專項行動中開展自查自糾,堅決糾正買賣刊(報)號、一號多刊(報)、一報(刊)多版等違規行為,清理取締未經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準擅自設立的報刊編輯部、記者站、工作站、辦事處等采編機構,建立完善采編人員資格準入制度,嚴格執行持新聞記者證采訪制度,嚴把信息來源和新聞內容審核關,堅決杜絕虛假新聞的產生。
各報刊出版單位要將開展自查自糾情況于11月30日前形成書面報告,由企事業單位法人代表簽字后報送省“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清查市場
重點查繳敗壞社會風氣的非法生活類報刊
各市(州)“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組織協調公安、工商、新聞出版、文化執法、鐵路、郵政、城管等部門,對報刊批發市場、出版單位和發行集團所屬報刊發行部門、鐵路報刊發行企業、郵政系統報刊發行企業等報刊發行機構,對制售非法報刊的信息咨詢企業,依附于正規報刊批發網點周邊的非法報刊集散地,繁華街區、旅游景點以及機場、鐵路車站、汽車站、水運碼頭等交通樞紐的報刊銷售攤點,外籍人士集中居住區、涉外賓館飯店、高檔寫字樓、餐飲娛樂場所等部位的報刊投放點進行一次集中全面清查。
嚴格收繳各類非法報刊,重點查繳編造政治謠言的非法時政類報刊、夸大黨內腐敗現象的非法法制類報刊、敗壞社會風氣的非法生活類報刊、渲染迷信暴力的非法故事類報刊、增加學生負擔的非法教育類報刊、泄露國防秘密的非法軍事類報刊等。
此外,各市(州)“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對群眾舉報、市場清查、信息員報告等途徑獲取的案件線索進行認真梳理,立足斷源頭、端窩點、破網絡,查辦一批大案要案。重點案件,要實行掛牌督辦,必要時可與公安等部門聯合掛牌督辦。
舉報電話
0431-86037733、85642118
通知要求,各市(州)“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完善電話、網絡、信函等舉報途徑及舉報獎勵辦法,并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宣傳冊、海報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要實行舉報值班制度,積極受理群眾舉報,認真核查舉報線索。
省“掃黃打非”辦公室舉報電話(傳真):0431-86037733、85642118。
推薦閱讀
百度公司CFO李昕晢日前在搜索營銷十周年盛典期間表示,搜索引擎未來十年仍將是我國中小企業進行網絡推廣和營銷的首選工具。據《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民總數達到4.9億,>>>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22/20111125/16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