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聯合國”關注“外交小靈通”。
美國駐華使館喜歡“曬家底”,英國駐華使館最愛“直播”
◎作為國內第一個部委微博,“小靈通”借助輕松、幽默的網絡語言,打造了一個公共外交平臺,其輕松溫和的發言,在網絡上打造了一個“鄰家女孩”形象。
◎6月初,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來廣東訪問,登上“小蠻腰”,一舉一動、各種“搞怪”表情都上了微博。
◎根據廣東省外事辦公室的統計資料,外國駐穗領事館有37個,記者在網絡上搜索到,美國、法國和挪威專門為駐廣州領館開通了微博。
近幾個月,網絡微博王國熱鬧非凡。不僅聯合國“小新”和中國外交部“靈兒”官方微博“打情罵俏”,美國駐華大使館也通過微博以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曬家底”,介紹美國的風土人情;英國駐華大使館最愛微博“直播室”,播報大臣來華訪問的點點滴滴;而各國駐穗領館也紛紛現身微博,引來無數粉絲圍觀。
外事無小事。在常人眼中,外交是嚴肅的事情,如今借助微博平臺,各國外交窗口卻“各有各精彩”,讓外交不見外,確實給了微博粉絲無數驚喜。
“聯合國”關注“外交小靈通”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當時的聯合國官方微博“聯合國新聞部”頻頻關注“外交小靈通”,還不時說俏皮話
“小新重出江湖!偶的靈兒在哪里捏……”、“十天,每一天都把思念填滿,那顆真心……致靈兒……”這位“小新”,是在微博上經過認證的“聯合國小新”。“靈兒”,是他對外交部官方微博“外交部小靈通”的昵稱。
幾個月來,聯合國和外交部微博“打得火熱”引來眾多網友圍觀。
“外交部小靈通”在此期間大放異彩。作為國內第一個部委微博,“小靈通”借助輕松、幽默的網絡語言,打造了一個公共外交平臺,截至南方日報記者發稿時,她的粉絲已達21.7萬多,其輕松溫和的發言,在網絡上打造了一個“鄰家女孩”形象,粉絲高呼外交部“很有愛”。
早在今年4月13日,“外交小靈通”微博一經開通,其活潑的個性就已顯現。比如,它如此描述李娜與中國駐法國大使孔泉的交流:“比賽結束后,中國駐法國大使孔泉來到運動員休息室,祝賀李娜,并和她合影留念,好羨慕啊……小靈通爆料啦!童鞋們知道嗎?孔大使也是網球高手啊,小靈通還和孔大使PK過呢,結果可想而知。”語言十分親切。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當時的聯合國官方微博“聯合國新聞部”開始頻頻關注“外交小靈通”,還時不時地說俏皮話:“我的心里只有你沒有她。”網友們因此給了聯合國新聞部一個昵稱“小新”。
兩個微博一來一往的交流還引來“微博女王”、女明星姚晨的關注:“八卦一下,你們發現沒?這‘聯合國新聞部’沒事就調戲‘外交小靈通’……”于是,“小新”和“靈兒”更火了。
不過在5月24日,“聯合國新聞部”改名為“聯合國”,日日呼喚的“靈兒”也改為以比較嚴肅莊重的形象出現,開始發布世界經濟、局勢以及重大新聞事件等內容。
而“小新”也沒有就此消失,在更名當天,“聯合國小新”認證微博同時開通,繼續以活潑幽默的風格與粉絲互動,不過“小新”也在個人說明中注明,這是他的個人微博。
“小新”沒有忘記“靈兒”。當天上午11時許,“聯合國小新”又開始“微呼喚”:“偶的靈兒在哪里捏……”可改頭換面的“靈兒”保持著端莊的“淑女”形象,對“小新”的示好毫無回應。
盡管端莊的“外交部”讓“小新”坐了冷板凳,但變臉后的“靈兒”粉絲不減,言辭親切,花絮精彩,與公眾的友好互動讓她贏得了眾多網友的喜愛。
使館“微外交”各有各精彩
美國駐華大使館發布的微博數達1423條。而2009年底開通的英國駐華大使館微博則青睞網絡實時播報
不僅聯合國和外交部如此,各國駐華使館也在微博網絡上各顯神通。美國喜歡“曬家底”,英國最愛“直播室”……內容各有各精彩。
截至6月12日下午4時,美國駐華大使館發布的微博數達1423條。南方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其中美國社會、文化、歷史的內容介紹約占三成,美國政治經濟、簽證服務咨詢還有互動交流的內容各占10%左右,中美關系內容占7%。細看該微博,轉發量最高的都是關于美國本土的情況,這些內容大多與中國當前出現的問題相關,比如,食品安全、家庭收入,甚至奧巴馬的個人所得稅等等。這種“曬家底”的手法為其贏得了16萬粉絲。
而在2009年底就開通的英國駐華大使館微博則青睞網絡實時播報。今年6月初,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杰里米·布朗來廣東訪問,與廣州和英國的師生對話,登上“小蠻腰”,國務大臣的一舉一動、各種“搞怪”表情都上了微博,兩天的行程被濃縮到18條微博里。這種在正式報道中少見的細節披露,讓粉絲覺得“很過癮”。
法國駐華大使館微博是各國外交微博的后起之秀。今年2月24日才開通微博的法國駐華使館,直到3月30日當天粉絲量只有5710人,兩個月后卻猛增到87086人,不僅遠超丹麥,還趕超了人氣高漲的日本。
同樣備受關注的日本駐華大使館微博最關注生活。壽司、相撲、櫻花、和服、鯉魚旗……日本文化的標志性符號,都以圖片形式分列在微博兩旁。“中日交流、日中交流、中日關系、日中關系、文化日本”是日本國駐華大使館微博的標簽。顯然,兩國的關系和交流才是該微博的重點,文化日本只是一個載體。
駐穗領事館開始成“微博控”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粉絲數最多,法國駐廣州總領館文化處依然延續法國的浪漫氣息,唯獨英國駐穗總領館不開微博
在駐華使館開微博的同時,各國駐廣州領事館也悄悄開始成為“微博控”。根據廣東省外事辦公室的統計資料,外國駐穗領事館有37個,記者在網絡上搜索到,美國、法國和挪威專門為駐廣州領館開通了微博。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粉絲最多,截至6月12日下午4時,共有4749個,至今發表微博1343條,思想交流、觀點碰撞是美國駐廣州總領館微博的最大特點。
法國駐廣州總領館文化處依然延續法國的浪漫氣息,打造文化共享的平臺,有粉絲3542個。
使館微博紅紅火火,為何英國駐穗總領館不開微博?原來,他們采取了一種更簡約而有效的方式,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駐穗領館的信息與使館信息是共享的,英國的做法是,將所有信息第一時間傳到使館微博,統一口徑發布。
■專家觀點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董天策教授:
外交微博充當網絡發言人角色
無論是在微博上互相“打情罵俏”,還是與網友進行在線互動,很多網友感慨,微博給外交增添了親切感。這種“微外交”形式,讓嚴肅的外交不見外,不過于拘謹。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董天策教授談及這種現象時表示,外交微博充當了網絡發言人的角色,在增進公共外交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讓外交從官方走向民間,使得更多受眾參與其中。
“如果是官方的活動,如新聞發布會或公布外交信息,這種場合是講究禮儀和措辭的。協商談判中也有嚴肅的一面,需要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利益。”在董天策看來,由于載體的天然屬性,微博的發言原本就是網絡語言,“可以很生動,使用比較隨意和幽默的語言。”
對中國老百姓而言,外交向來都與民眾有距離感,給人一種正兒八經的印象。不過董天策也表示,在西方,外交的風趣幽默卻是常態。比如,西方的總統競選,其演說很注重修辭和幽默,把嚴肅的話題變得容易溝通,拉近與受眾的距離。但在中國,新聞報道卻很少把外交活動中的輕松和幽默表現出來。
董天策認為,越來越多駐華使館微博的出現,實際上也增進了公共外交。“通過微博向中國人展現本國的風土人情、飲食文化,則是希望得到更多中國人的了解和信任,讓老百姓有共鳴,使外交從官方走向民間,得到更多民眾的參與。”(記者 曹斯 實習生 昌道勵)
推薦閱讀
打開IPAD電腦,下載中國網事,輕劃手指點擊圖標,就可以通過這一最新終端把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中國網事的文字、圖片、視頻報道隨時帶在身邊。 6月15日,新華社隆重面向全球推出中國網事新媒體客戶端,這也是國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微外交時代來臨 多個駐華使館開通微博
地址:http://www.geekbao.cn/a/22/20110616/8177.html